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作文素材 作文素材
陈太丘与友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_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
tamoadmin 2024-09-14 人已围观
简介1.《陈太丘与友期》和《后汉书·郭伋传》的文言文阅读2.《世说新语》两则 阅读答案3.陈太丘与友期中陈元方与友人的谈话还可以怎样回答4.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刘体乾5.陈太丘与友期阅读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来刻画人物。答案是什么6.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试卷1.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小题1:期:约定 不:通“否” 不,没有 委:舍弃、抛弃 顾:回头看(各1分) 小题1:(1
1.《陈太丘与友期》和《后汉书·郭伋传》的文言文阅读
2.《世说新语》两则 阅读答案
3.陈太丘与友期中陈元方与友人的谈话还可以怎样回答
4.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刘体乾
5.陈太丘与友期阅读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来刻画人物。答案是什么
6.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试卷
1.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小题1:期:约定 不:通“否” 不,没有 委:舍弃、抛弃 顾:回头看(各1分)
小题1:(1)过了中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就先离开了,等到他离开后朋友才到。
(2)那个朋友感到十分惭愧,便下车拉元方(表示歉意)。(各2分)
小题1:当客人问父亲是否在时,元方的回答表现了他落落大方彬彬有礼。当客人大怒骂父时,元方据理反驳指出客人的无信和无理,表现了他年纪虽小却懂理识仪,聪慧过人,机智勇敢。当客人惭愧时,想拉元方以示亲近,元方却入门不顾,表现了他的个性率真,正直不阿。
小题1:(1)言而无信,待人无礼。为人处理(2)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义,平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省略的成分应补充上。如:(友人)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友人)乃至。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先理解文章,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回答即可。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结合上下文即可找到答案。
2.文言文阅读(15分)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小题1:南朝宋 刘义庆小题1:(1)约定 (2)才 (3)回头看 (4)拉小题1:(1)义无反顾(2)怒不可遏(3) 信誓旦旦小题1:(1)等待您好久了,您不到,(父亲)就已走了。
(我父亲)等了你好久(你)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2)在空中撒盐大约可以比拟吧!小题1:(1分)“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或:言而无信,待人无礼。小题1:(2分)聪明、机智的孩子。
评价略,言之有理即可。小题1:(2分)为人处理,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求统一) 小题1:要求学生掌握教材中重点的文学常识和作家作品。 小题1: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明确文言词语的含义,学会积累成语。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小题1:学生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学会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内容。 小题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小题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阐述的哲理。意思表述正确即可。
3.陈太丘与友期行文学常识是什么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彭城(现在江苏徐州市)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
爱好文学,招纳文士。原有集,已佚。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曾指出:“这种清谈本从汉之清议而来。
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其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底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但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底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书。”
4.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世说新语笺疏》刘义庆南朝
小题1:元 方 / 入 门 /不 顾
小题1:期:约定 不:通“否” 委:丢下,舍弃 顾:回头看
小题1:过了中午,朋友没有到,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朋友才到。
小题1:君,对对方的尊称;尊君,对对方父亲的尊称;家君,对自己父亲的尊称。
小题1:三个人。陈太丘:正直,守信。友人:无信、无义、无礼,但能接受批评,知错就改。元方:聪明,识礼,有智,有节。
小题1:对话的背景;对下文起铺垫作用。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平时多积累,回答此题并不难,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句子朗读停顿的划分,要根据意义来划分停顿,不要把词义划破。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义,平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省略的成分应补充上。如:过中(友)不至,太丘舍去,去后(友)乃至。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文化常识,平时多积累,结合文章内容回答此题并不难。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要根据人物的言行来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先读懂原文内容,根据要求回答即可。
《陈太丘与友期》和《后汉书·郭伋传》的文言文阅读
1. 《陈太丘与友期》《吴起守信》文言文翻译
从前吴起出去遇到了老朋友,就留住他吃饭。老友说:“好。”吴起说:“我等待您一起吃饭。”老朋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等待他。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朋友,老朋友来了,他才和老朋友一起吃饭。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朋友的原因是担心自己不用讲信用。他这样守信,应该就是他能使军队信服的原因吧。想要使三军信服,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却走进家门不回头看。
2. 吴起守信文言文阅读答案,吴起守信的成语故事
文言文《吴起守信》选自小学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
1 暮:傍晚
2 令:派、使、让
3 方:才
4 之:代词,代“老友”
5 俟(sì):等待
6 恐:恐怕,担心
7可:行
8信:信用
9 故:旧的,原来的
10 食:吃
11 信:诚信
12 止:留住
13昔:以前
14求:寻找
15服:使------信服
16 非信不可也信:守信,讲信用
17吴起: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
18欤:语气词,吧
19其:他,指吴起
20宜:应该
21为:坚守
翻译
从前吴起出去遇到了老朋友,就留住他吃饭。老友说:“好。”吴起说:“我等待您一起吃饭。”老朋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SLkJ吴起不吃饭等待他。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朋友,老朋友来了,他才和老朋友一起吃饭。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朋友的原因是担心自己不用讲信用。他这样守信,应该就是他能使军队信服的原因吧。想要使三军信服,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3. 《吴起守信》文言文解释下面的译文仅供参考
一、
昔吴起出遇故人②,而止之食。故人曰:“诺。”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选自《龙门子凝道记》)
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老友说:“好啊。”吴起说:“(我在家里)等待您一起进餐。”老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友,老友来了,才同他一起进餐。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啊。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吧!要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子之(战国燕王哙的宰相)为燕相时,有一天坐在厅堂上装说:“刚才走出门的是一匹白马吗?” 左右亲信都说没看见,只有一人追出门外,回来时禀报说:“确实有一匹白马。”子之借这事知道了左右对他的不诚实。 子之为燕相,应该用诚实信用来教化国人,为什么要使用诡计呢?以正道来教导(国人)尚且都有人不听从,何况用诡计呢! 这只能扰乱国人啊。凡是那些扰乱国人的,都那些喜欢耍巧弄诈玩弄智谋的人。
二、
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老友说:“好啊。”吴起说:“(我在家里)等待您一起进餐。”老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友,老友来了,才同他一起进餐。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啊。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吧!要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子之为燕相,应该用诚实信用(来教化国人),为什么要使用诡计呢?以正道来教导(国人)尚且可能不听从,何况用诡计呢。何以用这个来扰乱一个国家的。那些扰乱国家的,都是机巧狡诈的人。
4. 《吴起守信》文言文解释下面的译文仅供参考 一、昔吴起出遇故人②,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选自《龙门子凝道记》) 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老友说:“好啊。”
吴起说:“(我在家里)等待您一起进餐。”老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
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友,老友来了,才同他一起进餐。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啊。
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吧!要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子之(战国燕王哙的宰相)为燕相时,有一天坐在厅堂上装说:“刚才走出门的是一匹白马吗?” 左右亲信都说没看见,只有一人追出门外,回来时禀报说:“确实有一匹白马。”
子之借这事知道了左右对他的不诚实。 子之为燕相,应该用诚实信用来教化国人,为什么要使用诡计呢?以正道来教导(国人)尚且都有人不听从,何况用诡计呢! 这只能扰乱国人啊。
凡是那些扰乱国人的,都那些喜欢耍巧弄诈玩弄智谋的人。 二、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
老友说:“好啊。”吴起说:“(我在家里)等待您一起进餐。”
老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友,老友来了,才同他一起进餐。
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啊。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吧!要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子之为燕相,应该用诚实信用(来教化国人),为什么要使用诡计呢?以正道来教导(国人)尚且可能不听从,何况用诡计呢。何以用这个来扰乱一个国家的。
那些扰乱国家的,都是机巧狡诈的人。
5. 吴起守信全文翻译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③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抄,令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⑥与之④食。
起之不食以俟①者,恐②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⑦不可也。
(选自《龙门子凝道记》宋濂) 从前吴起外出遇袭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老友说:“好啊。”
吴起说:“(我在家里)等待您一起进餐。”老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
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友,老友来了,百才同他一起进餐。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啊。
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吧!要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①俟(sì):等待 ②恐:恐怕,担心 ③暮:夜晚 ④之:代词,之老友 ⑤令:派、使、让⑥方:才⑦信:信用⑧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度 吴起守信体现了吴起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守信 以身作则 为人讲信用 待人诚恳守信。
《世说新语》两则 阅读答案
10.A
11.C
12.友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您很久不到,已经离去了。”
13.(1)道理:做人要懂礼识义 选取:有信、有礼 侧重:语言描述
(2)做人要懂理识义 面对别人的错误与不礼貌,要懂得勇敢机智的回击
陈太丘与友期中陈元方与友人的谈话还可以怎样回答
1.《咏雪》一文,蕴含了作者对才女由衷的赞叹之情。
2.《陈太丘与友期》一文,表达中心是友人知错而改,元方善于言谈,率直的性格特点。
3.《陈太丘与友期》一文中的对话有推进情节发展的作用。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刘体乾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无方入门不顾。
一、基础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
答案:南朝宋 刘义庆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
(1)与友期约________
(2)去后乃至________
(3)元方入门不顾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5)下车引之
(6)期日中:
(7)尊君在不:
答案:(1)约定 (2)才 (3)回头看 (4)离开 到 (5)拉(6)约定
(7)“不”通“否”,在问句尾表示询问。
3.用下面句中加粗词的意思,各组一个成语。
(1)元方入门不顾
(2)友人便怒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答案:(1)义无反顾(2)怒不可遏(3)至死不悟 信誓旦旦
4、翻译下列句子。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答案:(1)等待您好久了,您不到,(父亲)就已走了。
(我父亲)等了你好久(你)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
(2)在空中撒盐大约可以比拟吧!
(3)不如用柳絮随风飘起来比拟。
5.课文默写。
元方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友人惭,下车引之,________。
答案: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 则是天礼 元方入门不顾
二、阅读。
(一)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下列练习:
1.解释加粗的词。
无信: 无礼: 引:
2.翻译下列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答案:1.信用 礼貌 拉
2. (1)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人丢下,自己走了。
(2)那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和元方握手),元方头都不回地走进自家大门。
3.答: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从信用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在两个方面他都站不住脚,根本没有资格指责谩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友人哑口无言,只好向元方道歉。
(二)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下列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与友期行( ) (2)去后乃至( )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文( )
2.“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3分)
君:
尊君:
家君:
3.“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
4.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2分)
5.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2分)
答案(10分)
1.(2分)(1)约定 (2)才 (3)丢下、舍弃 (4)拉
2.(3分)君:对对方的敬称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
3.(1分)“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或:言而无信,待人无礼。
4.(2分)聪明、机智的孩子。评价略,言之有理即可。
5.(2分)为人处理,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求统一)
课外迁移
(一)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而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为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1.解释加粗字。
(1)窃入学舍:
(2)听已:
(3)冕因去:
(4)恬若不见:
2.翻译下列句子:
(1)王冕者,诸暨人。
(2)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3)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3.划出本文层次,并写出各层大意。
答案:1.(1)私下 (2)毕,完 (3)离开 (4)安详的样子
2.(1)王冕是诸暨人。 (2)(王冕)傍晚回家,忘记了他放牧的牛,父亲非常生气地打了他一顿。 (3)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神,何不由着他呢?
3.第一层(第1句):交代故事主人公王冕的基本情况。 第二层(“七八岁时……父怒挞之”):记叙王冕因为学习而丢了牛的趣事,表现王冕的聪颖和好学。 第三层(“母曰……恬若不见”):记叙王冕在“恐怖”的寺庙中坚持读书,表现王冕的勤奋好学。
(二)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②胡③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④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⑤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⑥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⑦班军⑧而还,一郡并⑨获全。
[注]①荀巨伯:汉桓帝时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人,生卒不详。②值:适逢,碰上。③胡:我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④败:毁弃。⑤既:已经。⑥汝:你。⑦遂:于是,就。⑧班军:退兵,军队出征回来。⑨并:都,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友人有疾,不忍委之
(2)吾今死矣,子可去
(3)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2)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3.本文表现了荀巨伯的什么品质,你认为他这样做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1)抛弃他(2)离开(3)病
2.(1)毁弃了道义来求得生存,这难道是我荀巨伯所干的吗!
(2)我们这些没有道义的人,竟然侵入讲道义的地方。
3.本文表现了荀巨伯道义至上,诚信第一的高贵品质,这种品格很值得赞扬。(如自己有不同看法,只要能讲出道理即可,希望能积极思考,另辟蹊径谈看法,但不可悖理)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来刻画人物。答案是什么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孟子见梁惠王
小题:①梁惠王说:“孟老,您不远千里到这里来,将对我国有什么利益?”②从来没有讲仁义的人会遗弃自己的父母,也从来没有讲仁义的人会怠慢他的君主。
小题:孟子认为君主、大夫直至老百姓都讲仁义,少讲私利,社会就会安定,君主的统治就会稳固。
小题:见译文
小题:无
参考译文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孟老,您不远千里到这里来,将对我国有什么利益?”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只谈利呢?只要强调仁义就够了。大王说,‘怎样才对我国有利?’大夫说,‘怎样才对我的封地有利?’那么,一般士子以至老百姓也都会说,‘怎样才对我本人有利?’这样,上上下下互相牟取私利,那国家可就危险了。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君篡权的一定是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君篡权的一定是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大夫拥有千辆兵车,在兵车千乘的国家中,大夫拥有百辆兵车,这些大夫的产业不是不多。但是,若轻道义,重私利,那么,大夫若不把国君的产业完全夺去。是不会满足的。从来没有讲仁义的人会遗弃自己的父母,也从来没有讲仁义的人会怠慢他的君主。所似大王只要讲仁义就行了,何必要讲利呢
2.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元方/入门/不顾。
2.①约定;②丢下、舍弃;③拉;④回头看。
3.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日中不至
③友人惭,下车引之
4.过了中午还没有来,太丘就不再等候走了,离开后那朋友才来。
5.如:(1)并不失礼。“入门不顾”表现他正直不阿的性格。
(2)失礼。认为客人已经认错了,就应当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这也算是无礼。(言之有理即可)
6.曹植七岁作诗,甘罗十二岁做宰相,司马光砸缸救人,曹冲称象等。(答案不唯一)
3.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吴士好夸言CACC
1、C(C项中,“决”应解释为“有结果,分胜负”。)
2、A(A项中两个“善”都解释为“善于”。B项中前一个“兵”解释为“兵法”,后一个“兵”解释为“兵器”;C项中前一个“将”解释为“拜……为将”,后一个“将”解释为“率领”;D项中前一个“及”解释为“赶得上”,后一个“及”解释为“和、与”。)
3、C(①项中,“形势”在文中的意义是“地形地势”,在现代汉语中意义是“时局发展的趋势”;③项中,“丈夫”在文中的意义是“成年男子”,在现代汉语中意义是“女子的配偶”。)
4、C(A项错在,“阿谀奉承”在文中没有体现;B项错在,吴士不是真的“善谈兵法”,而是他自以为善谈兵法,他失败的根本原因也不是“用人不察”,而是“纸上谈兵”;D项错在,对文中“孙吴”的理解应为“春秋时期的孙武、吴起”,而不是“三国时期的吴国”。)
5、①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
②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
6、①批评别人的过错不要太严厉,要考虑到让他能够承受;用善行来教导别人不要要求太高,应当让他能够做到。②做了坏事却怕别人知道,作恶之中还有改过向善的良知;做了好事却急于让别人知道,为善之时就会产生作恶的根源。
参考译文:
吴地有一男子喜欢说大话。(他)自己夸大自己的才能,说全天下的人没有能赶得上他的。(他)尤其善于谈论兵法,谈论兵法必定推崇孙武、吴起。正值元朝末年社会,张士诚在苏州称王,与元朝争雄,战争没有最终定胜负。这个男子拜见张士诚说:“我看当今天下的时势,地形地势没有比苏州更便利的,粮食布匹没有比苏州更富有的,盔甲兵器没有比苏州更(坚固)锋利的。但是(您)不能称霸的原因,在于您的将领太差啊。如今您的将领,都是任用一些拙劣的男人,作战却不知兵法,这(只是)像老鼠一样的打斗罢了。您果真能让我做将领,中原一定可以得到,对于战胜那些弱小的敌人又有什么(困难)呢!”张士诚认为是这样。就让这个吴地男子做将领,听任(他)自己招募士兵,并告诫管粮的官吏(在分发粮食时)不要和(他)计较粮食的多少。这个男子曾经到钱塘游玩,和一些无赖懦弱之人交往,于是(他)就到钱塘去招募士兵。那些无赖都跟随他,其中获得官职的有几十人,每月消耗的粮食要用万来计算。(他)每天与这些招募来的人只谈论一些击打刺杀坐下起立的方法,空闲时就杀牛备酒,与他招募来的那些人聚在一起喝酒,未曾(看他)率领士兵(练习作战)。李曹公攻破钱塘,这个吴地男子和他的部下逃跑,一点也不敢与敌人格斗。(李曹公)搜查抓住了他,押到辕门杀死了他。(他)临死时还说:“我擅长孙武、吴起的兵法。”
4.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滕定公薨①,世子谓然友曰②:“昔者孟子小题:①喝粥,面色暗黑,走到孝子的位置上就哀哭,(这样)大小官员没有敢不哀伤的,(因为太子)给他们带了头。②在上位的人爱好什么,下面的人必定对此更加爱好。
小题:统治者(或管理者)的兴趣、爱好、习惯等方面,对下属人员有很大影响。
小题:见译文
小题:无
参考译文
孟子说:“是的,这是不能求助于别人的。孔子说:‘国君死了,(太子)把政事托付给冢宰处理。喝粥,面色暗黑,走到孝子的位置上就哀哭,(这样)大小官员没有敢不哀伤的,(因为太子)给他们带了头。’在上位的人爱好什么,下面的人必定对此更加爱好。‘君子的道德,好比是风;老百姓的道德,好比是草。风吹到草上,草必定倒伏。’这件事就在于太子了。”
5.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缪公之于子思也,亟问,亟馈鼎肉①小题: ①(子思)到了最后,把缪公派来的人赶出大门外,面朝北跪下磕头,然后拱手拜了两拜,拒绝接受礼物。 ②如今才知道君王是把我当犬马一样畜养的。
小题:国君尊贤,最关键的是让贤者发挥作用,物质待遇并不重要。
小题:见译文
小题:无
参考译文
孟子说:“鲁缪公对于子思,多次问候,多次赠送肉食。子思很不高兴。最后,把缪公派来的人赶出大门外,面朝北跪下磕头,然后拱手拜了两拜,拒绝接受礼物,说:‘如今才知道君王是把我当犬马一样畜养的。’打这以后就不给子思送东西了。喜爱贤士,却既不提拔任用他,又不能按恰当的方式供养他,能说是喜爱贤士吗?”
6.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小题:①如果您有一个臣子,把妻子儿女托付给他的朋友照顾,自己到楚国游玩。等他回来,妻子儿女却在受冻挨饿。对这种的朋友该怎么办?②孟子接着又说:“如果一个国家没有治理好,那又该怎么办?”齐宣王回过头来左右张望,把话题扯到别处去了。
小题:孟子用层层设问,步步深入论证法,从生活中的事情入手,推论到执法官吏的行为,再推论到治国之君的身上。逼得齐宣王毫无退路,尴尬不已,只得“顾左右而言他”,传神极了。体现了孟子雄辩的技巧。
小题:见译文
小题:无
参考译文
孟子对齐宣王说:“如果您有一个臣子,把妻子儿女托付给他的朋友照顾,自己到楚国游玩。等他回来,妻子儿女却在受冻挨饿。对这种的朋友该怎么办?”齐宣王说:“不跟他往来!”孟子又说:“如果您的执法官员不能管好自己的下属,那又该怎么办呢?”齐宣王说:“撤他的职!”孟子接着又说:“如果一个国家没有治理好,那又该怎么办?_齐宣王回过头来左右张望.把话题扯到别处去了。
7.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陈太丘与友期陈太1.①期:约定②不:通“否” 不,没有③委:舍弃、抛弃④顾:回头看2.(1)过了中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就先离开了,等到他离开后朋友才到。
(2)那个朋友感到十分惭愧,便下车拉元方(表示歉意)。3.当客人问父亲是否在时,元方的回答表现了他落落大方彬彬有礼。
当客人大怒骂父时,元方据理反驳指出客人的无信和无理,表现了他年纪虽小却懂理识仪,聪慧过人,机智勇敢。当客人惭愧时,想拉元方以示亲近,元方却入门不顾,表现了他的个性率真,正直不阿。
(意对即可)4.(1)言而无信,待人无礼。 (2)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意对即可)。
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试卷
描写:
主:语言描写(“尊君在否?”等),
次:神态描写(怒)
表达方式有以下5种:
1、记叙(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陈太丘与友期中是以 描写与记叙 为主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18分)
1.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答题。(4分)
。我很早就知道,许多像我一样敏感的人,甚至受了一言半语的hē责,便会过分奥恼,他们尽量隐藏自己的敏感。从我丈夫的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获益非浅。当他cù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我年纪渐老了,我愈会欣赏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如栽花、植树、建筑,对诵诗和眺望星辰,也有一点兴趣。 (玛丽·居里《我的信念》)
(1)将上面文段加点词中书写有误的字改正过来,根据拼音书写汉字,并将其依次工整地书写在下面方格内。(2分)
hē责 改为 cù然长逝 改为
(2)根据语境给文中画横线的地方选填合适的语句。( )(只填序号)(2分)
A.我生来就是一个性情温和的人。
B.我生来就是一个性情敏感的人。
C.我并非生来就是一个性情温和的人。
D.我并非生来就是一个性情敏感的人。
2.请从下面A、B两句中自选一句进行品析。(2分)
A.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流沙河《理想》)
B.他这样评论他们离开登月舱、踏上月球的“一小步”: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朱长超《月亮上的足迹》)
我会选择品析 句:( )3.仿照下列句中画线的部分,续写一个句子,与画线的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2分)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 , ; , 。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文言词语的意义。(3分)
①作青云白鹤观 ( ) ②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
③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④暮而果大亡其财 ( )⑤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 ) ⑥其家甚智其子 ( )
5.按要求默写填空。(按原文填空)(4分)
①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③辛弃疾的《西江月》中用嗅觉和听觉写出热闹红火的丰收美景、表现欢快喜悦之情的诗句是:
, 。
④同学之间真挚友谊的建立与发展离不开理解与尊重。因此,当遇到误解和误会时,取“ ”的态度才是我们最明智的选择。(用《<论语>十则》中的句子回答)
6.阅读下列材料,写出探究结果。(至少写出两点)(3分)
材料一:乌鸦,嘴大而直,全身羽毛黑色,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多群居在树木中或田野间,喜欢选择高达二十米以上的乔木做巢、栖息,如果树木低于二十米,乌鸦就会离去,另选高枝。主要以谷物、果实、昆虫等为食物。喜欢闪闪发亮的东西,常常收集碎玻璃渣子等。(《现代汉语词典》)
材料二:随着改革开放,随着沈阳城急剧向四周扩展,尤其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乌鸦们不知受了什么诱惑,夜幕下三三两两,犹如一道道黑色闪电,悄悄潜入沈阳城区,或落在古老教堂钟楼顶,或飞到老乔木上栖息,而清晨来临天还未亮,又很自觉地飞离。那时进城乌鸦数量少,又都很羞怯,人们的正常生活未受到干扰。(《江海晚报》)
材料三:1999年秋天,沈阳获得联合国的人居奖,城市靓丽起来,乌鸦们似乎也要来分享这份荣耀了。如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一般,数以万计的乌鸦们四面八方向沈阳城聚集,不再是三三两两,而是成群结队;不再是悄悄潜入,而是鸦噪齐鸣漫天飞舞;不再是暮来晨去,而是早归晚出;不再是仅仅栖息于闹市公园,而是地盘扩大到五公里,占领了最繁华地段的天空。沈阳城里,一时漫天乌鸦,其壮景足以用“遮天盖日”来形容。(《江海晚报》)
我的探究结果是:
① ;
② ;
③ 。
二、阅读理解与欣赏(41分)
(一)欣赏下面古诗,完成7-8题。(5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 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2分)
8.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3分)
(二)阅读文段,完成9-13题。(10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 家 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9.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去后乃至(离开) B.客问元方:“尊君在不?”(令尊,你父亲)
C.友人惭,不车引之(引导) D.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信义,信用)
10.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然后分别用加点词(词义相同或相近)领头写出一至两个成语。(2分)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②元方入方不顾。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陈元方与友人的性格特征。(2分)
陈元方:
友人:
13.从这则故事中,你受到了哪些教益或启迪?(2分)
(三)阅读以下文段,完成14—18题。(12分)
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这时,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送给你的好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她和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着什么。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
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
我手里摸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么?一定不会了。
我轻轻地敲了敲门。门开了,万芳伸出头来,一把拉了我进去。
“万芳……”我站在过道里不肯再往前走。
“你怎么啦?也不打伞,是不是挨揍了?”万芳奇怪地看着我。
“没有……”我慢慢从口袋里掏出小刀,“你能不能把羚羊还我……”我几乎听不见自己的声音。
万芳愣了一下,没有接小刀,只是咬着嘴唇看着我,我垂下眼睛不敢看她。
“昨天不是说得好好的,你怎么能这样呢?”
我努力不让自己哭出来。这时,她的妈妈从屋里出来了。看见我手里的小刀,又看看我们的样子,立刻明白了:“万芳,你是不是拿了人家什么东西?”
万芳看了我一眼,跑进屋去。过了一会儿,她拿着那只羚羊出来了。她妈妈接过来一看说:“哎呀!你怎么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她把羚羊递到我的手上,“好好拿着,别难受,看我呆会儿揍她!”
我把小刀递到她的手上说:“阿姨!羚羊是我送她的,都怪我……”当我抬起头来的时候,万芳已经不见了,她不会再跟我好了……
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14.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前前后后奶奶的话并不多,请你想象一下,此时她心中是怎么想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5.万芳先前的“突然不见”与选文的“突然出现”,暗示了她的心理变化,由 而变成 。(2分)
16.文中描写月光的词语是 ,其作用是 。(2分)
17.对“可是,这能全怪我吗”一句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件事主要怪我不知物品的贵重而轻易送给别人,但万芳也有责任。
B、因为爸爸妈妈以前没有给我讲清楚羚羊木雕的贵重,所以这是他们的责任。
C、我反悔应该怪我,但是父母只知羚羊贵重,不知情义无价,逼我这样做的,所以更应该怪父母。
D、这件事主要怪万芳不知物品的贵重而轻易接受,但我也有责任。
18.从万芳处讨回羚羊木雕后,“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你身上,你将如何处理它的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以下文段,完成19—23题。(13分)
借你一个微笑
①李俊是个性格内向的学生,阅完的试卷一发下,我发现他眉头又锁到一起了,他只得了58分。
②一个从来不及格的学生,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说了。
③我合上教案面无表情地走出了教室,李俊跟了上来,他喉头动了一下,然后眼泪就要掉下来了。我站住,等他说话。同学们也围了上来,他的脸涨得通红。我静静地站着,希望他能开口,但他的嘴唇好像紧紧锁住了似的。
④他递过一张纸条:老师,我的物理太差,您能不能每天放学后为我补一个小时的课?
⑤我可以马上答应他,但面对这样的一个学生我决定“迂回”一下。我牵着他的子到僻静处说:“老师答应你的要求,可这两天我太忙,你等等好不好?”他有些失望,但还是点点头。我知道他中计了,接着说,你必须先借一样东西给我!他着急起来,可还是说不出一句话。
⑥“你每天借给我一个微笑,好不好?”
⑦这个要求太出乎他的意料,他很困惑地看着我。我耐心地等待着,他终于眼噙泪花艰难地咧开嘴笑了,尽管有些情不由衷。
⑧第二天上课,我注意到李俊抬头注视我,我微笑着,但他把脸避开了,显然他还不习惯对我回应。我让全班一起朗读例题,然后再让他重读一遍。他没有感觉我为难他,大大方方地站起来读了。也许想起了昨天对我的承诺,读完后,很困难地对我笑了笑。见他这样,我心生一计,又给他设置了一道障碍。我说,你复述一下题目的要求,这回他为难得快要哭了。不少同学对他的无能表现得很不耐烦,七嘴八舌地争着说起来,我制止住了大家。他终于张口了,语无伦次。我笑着让他坐下。
⑨他开始和同学来往了,一起上厕所,回教室……这样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提为他补习的事。一天下课车俊又拦住我,我知道他要干什么,很幽默地向他摊开手。他一愣,老师您要什么?我说,你写给我的条子呀。他笑了:我不写条子了,您给我补补课吧。我面带笑容:“功课你不必着急,到时我会主动找你的,但我向你借的你还没给够我。”
⑩“好的,我一定给足您。”等他高高兴兴又蹦又跳地走出好一段路后,我才像想起来什么似的把他叫回来,递给他一张纸条,那里有我为他准备的一道题。我告诉他,一天之内把它做出来,可以和同学讨论也可以独立完成。我知道,他宁可“独吞”,也决不会和同学讨论的。这正是性格内向学生的最大弱点。下午他说还没做出来,我有点不高兴,说晚自习你还没做好,我可要收回承诺了。自习时我见他站在一个男生边上,忸忸怩怩很不自然的样子,我得意地笑了。就这样我先后为他写了4张纸奈,题目一次比一次难。后来,纸条一到手他就迫不及待地和同学们争论开来。
⑾期末考试李俊成绩尚可,科科及格——看来我为他补的都差不多了。新学期刚开学,李俊休学了,因为他爸遇瘫痪了,而他自小就被妈妈遗弃了——这也是他忧郁的一个原因。我有些担心,一个连话都不大愿说的少年,能担负起养护父亲的责任吗?
⑿星期天,我和几位朋友到茶室聊天。刚坐下就被一群小孩子围上了,硬要为我们擦皮鞋。只有一个小孩没冲进来,在外面吆喝着:擦皮鞋擦皮鞋!……离开茶室,我从那个小孩子面前走过时,发现那孩子竟是李俊!
⒀ “老师,让我为您擦一次皮鞋吧。”他说,脸上没有腼腆也没有沮丧。我答应了,伸过鞋子让他很用心地擦着。他一边擦一边说,他虽然不缠人,生意也不错。顾客告诉他,他的笑容很好看。
⒁我说是吗?他又笑着告诉我,不久他还会复学的。他学会了笑,他的笑让他挣半天钱也能养活他和爸爸了。
⒂我也高兴起来,我说我一定等你回来。可转过身,我的泪水就出来了。李俊大声地在后面喊,老师您要笑呀,您不要哭!我点点头,反而呜咽有声了。
⒃我终于没有给他补课,是他为我补了一堂人生课。
(文/杨保中,选自《2002年中国微型精选》)
19.通读这篇,简述题目“借你一个微笑”的深层含义。(2分)
20.这篇的神态描写逼真传神,第③自然段中画线语句写出了李俊什么样的心理?请简要回答。(2分)
21.第⑦自然段写李俊听说“我”要向他每天借一个微笑后,始而“很困惑地看着我”,终于“眼噙泪花艰难地咧开嘴笑了,尽管有些情不由衷”。由于受叙事方式的限制,这当中作者没有写李俊复杂的心理活动。如你是当时的李俊,请将你的心理活动描写出来。(不超过80字)(3分)
22.作者在第⑩自然段写道:“期末考试李俊成绩尚可,科科及格——看来我为他补的都差不多了”,而在结尾却又说“我终于没有给他补课”,这是否矛盾?为什么?请简要作答。(3分)
23.在结尾,作者饱含深情地写道:“是他(李俊)为我补了一堂人生课”,请简要说说李俊为“我”补的这堂人生课的主要内容。(3分)
三、综合性学习与探究(11分)
24.下面是东城中学710班同学开展“感受自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过程。(7分)
(1)第一天,语 文 老师利用一节课回顾了语文课本中有关写四季和自然的文章,并设计了一个问题:根据课本中出现的文章用一组排比句概括这些文章写出的四季特点:(2分)
朱自清的《春》描绘了一副生机勃勃的春景,辛弃疾的《西江月》描绘了恬静静谧的夏夜,何其芳的《秋天》描绘了 的秋天,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描绘了 的冬天。
(2)接着,语 文 老师列举了一些描写四季的诗词,请将这一组诗词补充完整。(2分)
春季: , 。
夏天: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冬天: , 。
(3)第二天,语 文 老师将大家带到郊外感受自然。在前往郊外的途中,一些同学看到的的景色让他们想起了学习和生活中不愉快的事情,心中感到十分郁闷和怅惆;而另一些同学看到的景色却让他们对生活和学习充满了希望,精神振奋。语 文 老师告诉他们:由于性格和经历的不同,人们对四季的感受也千差万别。前者可以称为“令人怅惆的秋景”,后者可以称为“令人振奋的秋景”。
请你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任选一种,用文字描写这种秋景。(3分)
我会选 ,我的描写是:(不少于30字,不超过80字)
25.读一定数量的课外文学名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要求。但读书除了积累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下面请你从所给的名著中选择一本做一个简要的知识卡片。(用简洁的语言回答)(4分)
可选择的名著有:《鲁滨逊漂流记》《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你选择的名著是:
印象最深的人物是: (1分)
典型的故事情节是: (1分)
该人物的性格特征是: (2分)
四、作文练笔与展示(50分)
26.按下面的要求完成作文。
同学们正处在独立人格的形成时期,都希望受人尊重,正学着尊重别人,尊重很容易得到:得到尊重道一声谢谢,妨碍别人说声道歉;为演讲成功鼓掌,为同学进步喝彩;一声问候,一声再见……尊重也容易被人忽视:遭人冷落,被人揭短;恶语激怒他人,讥讽同学弱点……总之,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受人尊重是一种幸福。
请围绕“尊重”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4)文中不得出现所在班级。
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1、(1)呵、奥——懊、猝、非——匪 (2)C
2、A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他要牺牲个人利益,他要抛弃黄金梦,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B在此之前,人类曾幻想登月,并产生了很多神话传说、科幻作品,但从来没有真正地到过地球以外的星球。登月的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说明现代科学技术已经达到了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人类不会局限于地球,人类的未来是美好的。(自由发挥,没有标准答案)
3、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增添一分绿意;如果你是一片绿叶,就衬托一朵红花。
4、①景观、景象②清清楚楚③凋谢④丢失⑤精通、擅长⑥以……为聪明、认为……聪明
5、①我寄愁心与明月②似曾相识燕归来③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④人不知而不愠
6、①人们破坏了乌鸦的生存环境;②乌鸦的习性发生了变化;③沈阳变得越来越靓丽,乌鸦喜欢闪闪发亮的东西,所以进入了沈阳。(能联系环境变化引起乌鸦习性改变进行分析即可)。
7、两岸阔(或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
8、这两句诗对仗工整,在描写自然的时序交替中蕴含自然的理趣,景中含情,景中出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生”和“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海日和新春以人的情感,引导人们对未来产生美好遐想。
9、C
10、①舍近求远、舍己求人②瞻前顾后、左顾右盼
11、友人便大怒说:“简直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就自己走了。”
12、陈元方:聪敏、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友人:脾气暴躁、语言粗鲁、知错能改
13、(1)做人要讲信用(2)待人要讲礼节(3)犯了错误要能认识错误并勇于改正
14、奶奶此时是非常为难的,她心里替我不平,但看得出她是站在“我”这边的。
15、对“我”的责备;理解、原谅 “我”的做法,
16、冷冷的;烘托“我”心情的哀伤
17、C
18、首先对于父母送的礼物会格外珍惜,不会随意送人。但如果是很要好则不同,如果送出去了,我是绝对不会要回来的。(言之成理即可)
19、“借你一个微笑”,就是作为老师的“我”,想方设法通过多种途径让李俊能够逐步学会微笑,向“我”微笑,以便培养他的自信心,使他的性格由内向忧郁变得乐观开朗,由自卑变得自信,进而培育他健全的心理和人格。(意思对即可)
20.写出了李俊很想得到老师的帮助,但又不敢出声的那种期待、难过、窘迫、紧张的心理。(“期待、难过、窘迫、紧张”,每答出其中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21.老师向我借微笑?微笑也能借吗?是不是老师不喜欢我平时愁眉苦脸的样子,要我笑?是老师不愿意为我这差生补课而找借口?还是……不过,只要老师愿意为我补习物理,那我就笑笑吧。(心理内容符合情境的给2分;语言通畅给1分。)
22.不矛盾①“我为他补的都差不多了”是指“我”为他弥补了性格上的缺陷。②“我终于没给他补课”是指“我”没有给他补物理知识的课。(答出“不矛盾”给1分;能说出①②两点各给1分)
23.①李俊因为父亲的瘫痪面临生活的困境而休学,但他凭着“我”帮助他树立起来的自信和乐观,勇敢坚强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对人生充满希望。②这让我领悟到,一个人只要有了自信和乐观,就能克服生活的种种困难,就能经受住人生的任何考验。(答对第①点给1分;答对第②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24、(1)丰收喜悦;温暖晴朗(2)自行把握(3)如前者:暮秋时分,寒风习习,伴着片片落叶,听着声声雁叫,漫步郊野,看到无奈的枯树摇摆于狰狞的秋风中,愈加觉得灰污的天空又被萧瑟的秋景涂上一层黯淡的色彩。(秋天的景色描写应突出萧瑟、黯淡的特点)如外者:橘红滚圆的柿子,挂在树上;金黄硕大的梨果,结满枝头。雪白的棉花像云海,**的玉米堆满院,鲜红的辣椒挂窗前,青脆的红枣缀满树。阳煦的阳光,凉爽的清风,满山层林尽染,大地一派秋景。感觉“不是春光,胜似春光”。(秋天的景色描写应突出热闹、喜悦的特点)
25、自行把握。如《西游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善于观察,明辨是非,惩恶除奸,执著坚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