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作文大全 作文大全

美国历史的变迁读书报告作文600字_美国历史的变迁读书报告作文600字怎么写

ysladmin 2024-06-10 人已围观

简介美国历史的变迁读书报告作文600字_美国历史的变迁读书报告作文600字怎么写       美国历史的变迁读书报告作文600字的今日更新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它涉及到许多方面。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美国历史的变迁读书报告作文600字的最

美国历史的变迁读书报告作文600字_美国历史的变迁读书报告作文600字怎么写

       美国历史的变迁读书报告作文600字的今日更新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它涉及到许多方面。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美国历史的变迁读书报告作文600字的最新动态,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帮助。

1.历史的变迁作文

2.读书综合报告范文2500字

3.艾青诗选读书笔记600字

4.美国历史与文化的二战后

5.美国的历史?

6.人类的进化史写作文

美国历史的变迁读书报告作文600字_美国历史的变迁读书报告作文600字怎么写

历史的变迁作文

        1.手机的变迁作文

        社会在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许多高科技都在像猛虎一般地往前冲,许多东西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手机的变化也日新月异。

        记得爷爷以前对我说,那时候的中国非常贫穷、落后,人民过着艰难朴素的日子,个个生活过得很简陋,那时候手机是一种稀有物品,而且价格昂贵,要一两万元,叫大哥大。那时候的一两万元相当于现在的一二十万呢,只有那时候非常富贵的人才买得下来,那时在街上拿着大哥大打电话是一件非常神气、令人羡慕的事,大哥大全身黑色,拿起来很沉重,它的重量相当于一块砖头,不易于携带,而且有时候你在哪个偏远地区或者荒山野岭搞不好信号不好,会短路。

        所以那时,大哥大并不十分受欢迎。 过了二十几年,一种新型手机在中国诞生了,首先,它很轻巧,很方便于携带,然后呢,它的外观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没有那么肥厚了,而且有显示屏了,还可以盖上合上,功能也有了变化,可以发短信息,打电话,玩一些黑白屏幕的幼稚游戏。

        虽然还是不怎么样,但比起大哥大来说好很多了。 到了现在,手机的变化没有你想不到的,只有它做得到的,屏幕超大,还可以触摸屏幕,做工精致,全身流线型,摸起来质地柔和,功能数不胜数,在网上购买任何东西,QQ聊天、微博、微信……真没想到这么小的东西能干这么多的事。

       

        现在的手机真好啊!真期待未来的手机会是什么样子。

2.以 历史变化 为话题的作文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

        它的名字就叫中国.

        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

        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

        巨龙脚底下我成长,

        长成以后是龙的传人.

        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

        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 题记

        我国拥有着五千年的灿烂历史。中国的历史是经过了无数战火于血,一次次的分与合,一次次的战火, 才让我们的民族傲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从此才有了“中国”这两个字.

        华夏帝国

        在帝国的时代里, 汉唐雄风是多么的豪迈。我国科学各方面总是走在世界前端.例如我们的远洋舰队庞大规模无人可以匹敌;我国四大发明“活字印刷术,造纸术,火药,指南针”还有青铜器的制造……都代表着我国的科学。在帝国时期还有许许多多智勇双全的人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曹操,周瑜……”在医学中,我国也做出了很多

        的贡献如“著名的医学家华佗研制了麻沸散,还有扁鹤发明的四诊法……”自豪呀,威武的华夏帝国!

        近代历

        华夏帝国衰败了!迎来了一个置人民于水火之中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我国就像一只“缩头乌龟”任人打任人骂

3.谁帮我写一篇关于我家的历史变迁的作文

        我家三十年的巨大变迁 我是70年代出生的人,作为七十年代出生的我们没有60年代的苍白和疯狂,也没有80年代的潇洒和享受,我们是身揣苦涩的童年记忆,敲击着青春时代鼓点,淋浴着改革开放的阳光一代。我们这一代体验过苦中甘来的“包产到户”,真正能感觉到什么叫苦尽甘来。

        记忆中小时候最喜欢吃5分钱一根的冰棍,喜欢跟大人上街,羡慕坐在街边吃油凉粉的小伙伴,一家人最高兴的就是发了粮票肉票去买米买肉,小时候作为妈妈的跟屁虫我我经常跟着妈妈去粮站买米买面.

        作为小孩,最高兴的是逢年过节大人们会给我们做新衣服,涤卡布是那时最时髦的布料。不过感觉,小时候的生活更纯净似的,有啥吃啥,有啥穿啥,都很开心。

        记得们家生活悄悄发生改变的时间是1980年后,当时的情形像我们常在作文里常写道的那样: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家里时不时的添置电视机、收音机、缝纫机、电扇等家用电器,吃肉再也不用肉票了,时常高兴了就上街买新衣,一家人吃穿不用愁了。

        生活在一天天变化,当我们这些70后的人三十而立的时候,我们家的生活水平发生了鄱天覆地的变化,家里有漂亮的房子,车子,天天玩着花样吃,孩子们再也不像我们那个年代天天盼过年了,现在的我们感觉自己是最幸福的一代。。 自己改改吧 不能完全一样

4.改革开放后家乡的变迁历史作文600字

        家乡的变化

        我的家乡在吉木萨尔,这里有孩子们的天堂——北庭园广场,有老人、青少年们**的场所——天地园。可谁也想不到,现在这样景色宜人的地方,在数十年前却是一片荒无人烟的垃圾场。以前,这里经济不发达,人们生活水平不高,住的都是低矮、简陋的茅屋,土平房,街道坑坑洼洼,尘土飞扬,交通工具很少,只有三轮车、拖拉机、自行车,人们的素质也很差,随地吐痰的、乱扔垃圾的、说脏话的……影响了社会风气。

        而现在,一栋栋高楼大厦巍峨耸起,一辆辆汽车飞速奔驰,人们的生活也富裕了。每到节假日,学生们约上几个好伙伴去公园转转,看看美丽的风景,放松放松身心,充分享受闲暇的快乐时光,老人们不约而同的在清晨散散步,呼吸呼吸新鲜空气,爸爸妈妈们则走在洁净的街道上,东瞅瞅,西望望,不一会儿,就转到了玲琅满目的大超市,然后,便开始了大量的购物……

        每到下午,都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去锻炼身体,可以看到一家人去天地园游玩、谈心。走在绿色如茵的绿化带中,各种花散发出淡淡的、令人销魂的清香,使人心情一下子舒畅了许多,一天的烦恼也随之飘走了。最令人难忘的就是吉木萨尔的夜景了,你看,公园里五光十色的霓虹灯,都把大街小巷照得通亮;一排排的路灯,给孤独的黑夜带来了光明,也给司机们带来了安全。最为壮观的就是夜市了,这里每到傍晚,就人山人海的,有卖砂锅的、凉皮的、烤羊肉串的、椒麻鸡的……大大小小的摊子,各具风味,引来了八方来客,连那些刚刚锻炼完身体的人们也不由自主的被香味吸引了过来,不顾自己的身材,开始狼吞虎咽起来。直到凌晨两点多,这里才渐渐寂静起来……

        我们之所以能过上这样衣食无忧的好日子,都是因为有党的英明领导。在党的领导下,吉木萨尔这个古老而又美丽的县城,真是一年一个新面貌,一年一个新气象啊!因此,我们必须要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我相信,只有这样,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家乡才会更加繁荣、更加辉煌,人们才会变得更加富裕!

5.写历史变迁见证中国崛起作文素材

        61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年轻的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在中国 *** 的领导下,勤劳智慧的中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战胜各种艰难曲折和风险考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谱写了自强不息的壮丽凯歌。61年的风雨征程,让世界见证了一个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极大增强的中国,一个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中国,一个社会文明程度大幅提升的中国,一个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的中国。

        辉煌成就激励着每一个中华儿女,但是,在辉煌的成就面前,我们要看到面临的挑战;在伟大的胜利面前,我们还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深知,同我们要达到的远大目标相比,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的伟大目标是,到中国 *** 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因此,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固步自封;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始终如一地艰苦奋斗,不断进取。我们深知,在前进道路上,还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风险。

        但是,有中国 *** 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一心,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就一定能不断谱写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就一定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不断创造。

6.罗布泊历史的变迁作文300字

        百年的沧桑

        我,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蜕变。

        还记得从前,每当我独自一人,静静的听着塔里木河那气势磅礴的流水声时,心中便不禁的勇气一股斗志,那激荡的流水更像是在谱写激昂的乐章,儿时的罗布泊是我的乐园,那里的一草一木,都记录下了我同伙伴们的欢乐,嬉戏,悲伤,与成长。

        就这样我一天天长大,并且将所有的记忆都留给了罗布泊,留给了我儿时的乐园,而后这里的人类越来越多,修改河道,使罗布泊不在那样美丽,沙土开始入侵罗布泊,我,独自伤心。

        而后我眼看着,塔里木河两岸,飞快的建造起一个个水库,无数抽水泵贪婪的吮吸着塔里木和的水,它们就像一个巨大的吸水鬼一样,试图将塔里木河吸干。

        百年后,我再次静静的,听着塔里木河的流水声,那无力的 *** 时我痛心,它不在那样激昂;他不在那样有力,而是用尽所有力气向人类发出哀求,但水泵依的巨大抽水声,已将着哀求声掩埋。

        而罗布泊早已被沙土掩埋,抓起一把黄沙发现,儿时的所有都被他们所吞噬,我的罗布泊。

        写的不好啊!见谅哦O(∩_∩)O~

7.中国的演变作文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以来,中国历经风霜。

        中国走过了革命,走过了新中国的成立,又经历雨雪霜冻灾害,大地震……2008年中国遭遇四川省汶川县的地震,5月12日14时28分04秒,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西南处,国有殇,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重创约5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截至2008年5月25日10时共遇难69227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其中四川省68712名同胞遇难,17921名同胞失踪,共有5335名学生遇难或失踪。

        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走过损失惨重的汶川大地震,我们又迎来了令人欢快的北京奥运会。

        当奥运圣火冉冉升起,全国人民的目光再次随之瞩目雅典。令我们不禁回顾百年前的历史壮景,百年后全世界人民再次聚首在这块拥有着古老文化和神奇力量的土地上。

        这里是友谊,和平的开始、是公平、公正运动竞争的起源地。而后100年来,这种伟大的运动之源在全世界人们的心中传动。

        历届奥运圣火的点燃都伴随着团结友爱的气氛。精彩夺目的开幕式,紧张的抉择时刻,惊心动魄的比赛场面,规模宏大的奥运赛事,那绿色甜美的异国风景,热情好客的各地人民,使得奥运会这个名词成为全世界人们都瞩目,热爱的交点……随着历史的前进,中国将会有更加辉煌,美丽的历史。

8.以“”变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中国的变迁

        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的中国人都很幸运:跟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不一样,我们处在一个大变动的社会和一个大变动的时代当中。生活在英国的人们,无论是生活在某个小镇还是伦敦这样的大城,终其一生,都不会发现生活中有什么大的变动,从街景到社会生活,就像一条静静的溪流,波澜不惊。记得我的导师许倬云对我讲过一件事:他有一次去瑞士做学术交流,一位瑞士教授带他去到一个朴素的墓园,指着一个简朴的墓穴对他说:我从很年轻的时候就知道了我一生会怎样度过,这里就是我的归宿,不会有任何新鲜事,也不会有任何变动。说时脸上带着一种安详又落寞的表情。

        生活在当代中国的人们绝对不会有这样落寞的感觉。我们的生活从外表到内容都在发生巨变。北京的街景可以用“日新月异”这个词来形容,但是它不是陈词滥调意义上的日新月异,而是确切描述事实意义上的日新月异:每一天都有新样子,每个月都变得不同。我们的城市真是这样的。就在我家窗外的街对面,有一座大楼刚刚落成;就在我每天去锻炼的体育馆的必经之路上,一条坑坑洼洼的小路前天刚刚被修成了双向四车道的马路,这条路从动工到修成没有超过一个月。

        我们的社会变动更大。记得我们大学毕业就业时,工资是所有大学毕业生标准的月薪56元(这个工资标准从50年代起一直实行到80年代);而亲戚家一个去年大学毕业的普通女孩子,现在的月薪是9000元。衡量社会贫富分化程度的基尼系数从0.2飚升到0.5,我们从全世界最平均的社会变成世界上所有社会中贫富分化最厉害的社会,只用了短短20年的时间。社会生活变动之巨大,为世界和历史所仅见。在一代人之间经历这样的变化,令所有身临其境的人们感到兴奋、 *** 。我们所有人的生活都将同那位瑞士教授的感受完全相反:我们不知道自己的一生会还碰到什么事情和变化。

        在中国新发生的一切当然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前者如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的绝对的提高;后者如贫富分化, *** 。但是所有的人都感到了变化和变化带来的好处。举例言之,一个许多城市人没有注意到的事件是农业税的取消。我刚刚调查过一个北方的村庄,它刚刚遭遇了这个几十年来从未遇到过的变故。严格地说,这是中国这个农业社会几千年来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变故:在哪个朝代农民能不缴税呢?这种事情恐怕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才会偶尔发生,一是严重的自然灾害,因此被 *** 免税;另一个就是从农民起义到新王朝建立的短暂过渡时期(“闯王来了不纳粮”)。现在, 几亿农民已经完全不用缴税了。这个变化之所以令人激动,不仅因为它帮助了农民,还因为这是中国从一个停滞了几千年的传统农业国改变为现代工业国的标志:农业税收在中国的财政和经济中已经到了可以被忽略的程度。这怎能不让我们感到欢欣鼓舞呢。

        2008年是令人兴奋的一年。在这一年,奥运会在中国举办。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这个活动,而几乎所有的世界名城都举办过奥运会,有的还不止一次。虽然体育比赛本身并没有那么大的意义,但是对于中国来说,它具有国力昌盛的象征意义,具有社会进步的象征意义,具有中国融入全球化进程、融入世界秩序的象征意义。我们不能想象,奥运会在1948年的中国举办,那时我们的国力太弱;我们也不能想象,奥运会在1968年的中国举办,那时我们闭关锁国,游离在全球化的潮流之外。而在奥运会上,当世界各地的一万多名运动员来到中国,当全世界所有的摄相头指向中国,世界将会以惊异的目光发现一个日新月异的中国,一个生气勃勃的中国,一个充满希望的中国。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中国的变迁更为明显,跟着时代的脚步前行,中国将会越来越辉煌!

读书综合报告范文2500字

       在汽车界,德日都做了很大贡献,都生产过很杰出的车型。我们就不谈历史了,说说当下。

       当下在一些领域德国人厉害,比如说赛车,包括F1、房车赛,德国人玩得比日本人强。比如日本丰田过去十多年来先后投入大力量去玩勒芒和F1,结果还是玩不过里头的欧洲厂商(包括德国的宝马、奥迪等)。但是在一些领域,比如说电动车和混合动力领域,日本人目前的技术又领先于德国人。我知道一个故事:戴姆勒集团曾经想和日本丰田购买或交换混合动力技术,德国人开价后丰田拒绝了,给出的回应是“你们低估了混合动力的技术含量”。

       具体到某些零部件技术领域,例如变速箱,有人会说德系品牌的变速箱规格、技术高于日系。事实上,多数厂商的变速箱都是与供应商合作开发的,德国和日本都有世界知名的变速箱供应商。在高档车用的多档位自动变速箱方面德国比较占优势,ZF(采埃夫)是知名品牌;而日本厂商在小型车用的经济型自动变速箱上造诣比较高,以Aisin(爱信)为代表。在新类型变速箱技术上,日本厂商对CVT的应用比较积极和广泛,德系厂商这方面比较落后;而德系车厂近年极力应用双离合变速箱,走在了日本车厂的前面(日本的性能车也有用双离合变速箱的,实际上供货商都是博格华纳、Getrag这些欧美企业)。

       美国是个汽车社会,汽车产品丰富多样,拥有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最先进、最时尚、最上乘的汽车,但美国人不像中国人那样对轿车偏爱有加。你会发现,美国的皮卡市场也是异常火爆,可以占到整个市场20%的份额。美国本土的汽车制造商常常为争夺市场而打得不可开交,新车型和价格调整都异常激烈,不亚于中国汽车市场。

        一般住house的美国人都是男女主人一人一辆车,有时还能见到3辆车的,当下很多中产家庭往往是一辆SUV、一辆SEDAN(小轿车),SUV据说是家庭主妇的首选车型---空间够大,接送孩子或购物都很方便。美漂的中国人大多一家一辆车,当然时间长了或者有了孩子很多也都买第二辆,总体来说中国人喜欢经济省油的日本车,我们那排量3.0的美国车耗油量的确挺大的,不过这里几乎找不到2.0以下的车。很多老派美国男人喜欢皮卡,学校的停车场里就有不少。在路上,美国车和日本车几乎霸占了八九成,有时能见大众系列,再就是宝马奔驰沃尔沃了。

        美国人,特别是大部分美国男人,从小在汽车文化中耳濡目染长大,一些基本的维修保养都是自己动手。美国女人呢,问过几个老太太,都是16岁就拿了驾照。可能因为汽车早已经成了他们生活里的必需品,美国人购车心态比中国人理智的多,很少有人因为攀比而买车,也不会因为买车而专门吃饭喝酒庆贺一番。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600字

       读书报告

       在我们的一生中,总有一些翻不过的山,越不了的河。但我们不能不越过这些“坎”。在<人生必须跨越的15道坎>中,写了人生中,我们必须越过的15道坎。目前我们在中学阶段应该跨过这几道坎:①挫折;②嫉妒;③自卑。读书报告范文。 挫折。挫折是我们人生中最大的一道坎。美国总统林肯的一生中,就是充满挫折的。林肯23岁经商失败;22岁逐角议员失败;26岁经商再次失败;27岁第二次逐角议员再度失败;30爱人去世;32岁精神崩溃;34岁第三次逐角议员又是失败;40岁逐角美国副总统失败;45岁第四次逐角议员,仍然失败了。经过百般努力,林肯在他52岁那年终于登上了美国总统的宝座,为黑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美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人。 是啊,林肯一生中是充满了挫折,但是他从来都没有被这些“敌人”给吓倒,而是坚强地,不顾一切地,艰辛地与这些“敌人”做斗争,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完善自己,最终成为一代伟人。

       不仅仅是林肯,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中总是有许多坎坷的,不会是一路顺风的。我们不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只要遇到困难都应该像林肯一样不畏艰险永不停止地前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一点一点地进步,一步一步地迈向成功。 嫉妒。嫉妒是一种害人又害己的事。战国时期的庞涓就是因为嫉妒自己情同手足的师弟,加害于他,而遭到报应,最后惨死他乡。在战国时期庞涓和孙膑都是鬼谷子的学生,两人是情同手足的兄弟。一天,庞涓准备下山闯荡,临走前答应孙膑大展宏图之际一定会回来接孙膑下山。他来到魏国,见到了魏王,受到了重用。这时候孙膑也来下山了,下山之前鬼谷子给他一个锦囊,他也来到了魏国与魏王谈起了政事,魏王觉得他更有才华,便想让孙膑代替庞涓的位置,但孙膑没有同意。渐渐的,庞涓发现魏王更加重用孙膑便产生了嫉妒之情,想加害于他。就诬陷他想谋反。魏王想杀孙膑,庞涓念孙膑有祖传兵书,便为孙膑求情,使孙膑受了削膝之苦。无奈孙膑打开锦囊,有一妙计——装疯。孙膑历尽千辛万苦,受尽磨难,终于被墨子得知,想办法解救了孙膑。在后来的“围魏救赵”中庞涓惨死在异国他乡。 情同手足的师弟怎么忍心伤害?就是因为那一点嫉妒。当我们的好朋友、好同学取得好成绩时我们应该去祝福他们,在背后更要倍加努力,争取超过他们。而不是嫉妒他们,去加害于他们。嫉妒是害人又害己的。 大家或许有以上几个方面就可以了,但你们忘了“自卑”这道坎。 自卑是万万不能的,正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一个人如果自卑了就不敢永于尝试,看到什么事就害怕,连“挫折”都经历不了。首先要认识自身潜能,这里有个故事:从前,印度有一个富裕的人,为了找宝藏卖掉了所有家产,在外寻觅,最终贫困而死。可是,在他卖掉的土地里,人们找到了世上最珍贵的珠宝。这个人就是自卑,不相信自己,才会落到如此下场。相反,如果自信了,就会取得成功,科学家爱迪生为发明电池做试验,虽然失败过25000次但始终充满必胜的信心,最后取得成功;世界上第一位女宇航员捷列什科娃,满怀自信,和两名男宇航员一起在太空工作了近三个昼夜;我国双手残缺的运动员沈继良在美国第七届伤残人奥运会上,充满信心地打破了a7级自由泳和仰泳的世界记录;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要相信自己,不断尝试,即使失败了也没关系,再努力,重来。终有一次可以成功。关键在于相信自己,否则将什么也没有。 朋友,如果你不怕挫折,不会嫉妒,相信自己。成功属于你。 <人生必须跨越的15道坎>,是一本好书。我们读了之后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人生许多阻拦我们迈向成功的坎,还介绍了许多名人的故事,指导我们应该怎么做,怎么样学习名人,一步一步的迈向成功。

美国历史与文化的二战后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600字_艾青诗选 读后感 土地之爱 ——《艾青诗选》读后感 早就听闻艾青是著名的诗人, 阅读这本 《艾青诗选》 前还猜想过, 他的诗是像毛泽东的一样豪迈?还是像徐志摩的一样委婉?或是朴 素接地气?都无从得知。

        这次, 以一种未知求知的心态看完了这本书, 心中不禁激起一朵朵涟漪。

        艾青的诗既有古风又有现韵, 把中华上下几千年语言文化完美的 结合在了一起,化成一种蓝色的忧郁。虽说我可能更喜欢乐观豁达一 些的诗韵, 可艾青的诗更多的是对祖国的热爱与报效之心和诗人特有 的精神修养,从中提炼出的诗人忧国忧民的大自我情怀。.“假如我 是一 只鸟 , 我应该用嘶 哑的喉咙歌唱 , 这被 暴风雨所打击 着的土 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诗人 的情怀从一己之悲中走出, 又将走向何方呢?答案只有一个——祖国 的明天。诗人走出自我的内心体验,为祖国的未来忧思。我难以想象 诗人心中超负荷的力量 , 和他希望得到更多的责任 ——“ 以天下为己 任”。这是中国知识分子创作的源泉和思想根基。

        我喜欢艾青的诗,因为艾青博大的胸怀;我喜欢艾青的诗,因为它 们自然天成,而有着最伟大的手法,这是深厚文化积淀与彻底消化的产 物;我喜欢艾青的诗,因为我同样和诗人一样,爱着这片养育我们的土 地和阳光!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600字_艾青诗选读书笔记XX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 XX 艾青及其作品,早已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奠定了坚固 的地位;他的人格魅力,经过了历史一次又一次的检验。下 面本人为您整理了艾青诗选的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 助,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 XX 读艾青的诗歌有感:我爱这土地 有些事情是不可动摇和改变的,譬如对国家和民族的忠 诚,譬如在心中始终保留着某些敬仰的人或身边亲友的位置, 譬如对一部优秀作品的基本评判?无论历经世事沧桑,无 论岁月无情漂洗,坚若磐石。

        中国青年出版社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 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出版了两本艾青诗集,一本是《我 爱这土地:艾青抗战诗集》 ,一本是《时代:艾青诗选》 。

        我拿到这两本诗集的时候,肃然起敬。尽管个中有不少 作品,少年时就已烂熟于心,但仍像刚刚得到盼望已久的新 书那样爱不释手,通宵达旦地端坐在案前,细细地重温。

        艾青,与智利的聂鲁达、土耳其的西特梅克一起,并称 为“二十世纪的三大人民诗人” 。作为上个世纪中国走进世 界的诗人,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至今, 国内外各个版本的 “艾 青诗选”不胜枚举,仅美国国家图书馆,就藏有三十余种此 类诗选。各类版本,除了选目不同,在断句、折行、章节、 译文上也有差异,亟待规范。

        我是去年 10 月较早知道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这两本诗 集的计划的,并得知艾丹正潜心和倾力于艾青诗作的编选、 校订。艾丹,艾青之子,艾青晚年时期的秘书,由他负责编 纂,是对艾青作品的正本清源。

        艾青流传至今、脍炙人口的作品,有近三分之二写于抗 战时期,影响了几代人。国内外的新闻媒体和文学界等,尊 敬地称艾青为“延安战地诗人” “红色诗人” “诗坛泰斗” “诗 圣”?而我以为,就艺术本身而言,这些称谓还不足以 准确定义艾青的艺术成就和地位。简单地用“悲愤出诗 人”来印证艾青其人其诗和他所在的那个年代,无疑有失全 面。

        艾青是属于中国人民的,艾青在 1940 年的冬天曾经写 道: 我是很关心中国以及世界的时事的变化和发展的,我更 以一个中国人民的资格,渴望着中国政治的进步,只是我从 来不曾强迫自己为每天的时事,作有韵的报告而已。

        新的岁月又向我走来,我将以全身激动的热情迎接它。

        它将载着胜利的冠冕而来。

        为了迎接它,我将以更大的创作的雄心来为它谱成新的 歌。我将忠实地追踪着它前进。我要以创作作为我的思想的 行动,争取自己的预言的实现,证实自己的誓言。

        我将学习谦虚,使自己能进步;我将更努力工作,使自 己能不惭愧生存在这伟大的时代。

        这样的文字,只有诗人与这个国家和人民有着深厚的感 情,只有这种感情升华为诗意的激情和渴望时,才可能融入 笔墨之间。

        读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黎明的通知》 《雪落在中国的 土地上》 《火把》 《向太阳》?不知不觉被艾青饱满的情绪 感染之时,不能不对这位伟大诗人产生崇高的敬意。与艾青 诗歌相拥的,是太阳、土地,是火把,是黎明?他饱蘸对 明天的向往和追求,用激越的诗句鞭笞了旧社会的黑暗和恐 怖。

        艾青是中国新诗历史上杰出的代表人物,他的诗,不受 形式的束缚,不拘泥于诗句的韵脚和字数、行数。他说: “宁 愿裸体,也不要让不合身材的衣服来窒息你的呼吸。

        ”艾青 追崇诗的真、善、美,他形象地作了比方:诗神驾着的纯金 三轮马车,那三个轮子,分别是真、善、美。

        关于诗歌写作,艾青的准则是: “朴素、单纯、集中、 明快。

        ”他希望和期待的是: 假如是诗,无论用什么形式写出来都是诗; 假如不是诗,无论用什么形式写出来都不是诗。

        不要把诗写成谜语; 不要使读者因你的表现不充分与不明确而误解是艰深。

        ? 艾青的诗歌之所以闪耀着恒久的光芒、洋溢着旺盛的生 命力,源于它对基层生活的体验和坚守,源于艾青一颗火热 的爱国、报国之心,源于艾青质朴无华的真情实感?如果 失去以上,恐怕早被时间摒弃和被读者遗忘了。

        艾丹和中国青年出版社编选这两本诗集,坚持了艾青一 贯的诗歌写作观。以《时代:艾青诗选》为例,入选的五十 首诗作,是从艾青的五百余首力作中反复推敲筛选出来的, 标准之严格,几可称为“终极选择” 。其中,我们不曾留意 或者一般不会选择的 《灯》 《黄昏》 《秋晨》 《群众》 《小蓝花》 赫然在列。这些“不起眼”的短诗,足以与艾青最著名的诗 篇媲美。它们的入选,实现了诗集多维度地彰显艾青天生的 艺术气质和独到的想象力的出版本意。

        一朵开在山上不起眼的小蓝花,被诗人发现了,他看到 了小蓝花在冲着他微笑,于是他写道: 小小的蓝花 开在青色的山坡上 开在紫色的岩石上 小小的蓝花 比秋天的晴空还蓝 比蓝宝石还蓝 小小的蓝花 是山野的微笑 寂寞而又深情 在艾青眼里,小小的蓝花,不失珍贵,它有朗空般的胸 怀,自信而乐观?这首诗的字里行间,还能捕捉到艾青对 世间万物的关怀和真诚,以及一代诗人必须具备的善良和良 心。

        艾青的诗歌写作观点总是直接明了、不容含糊。而这种 穿越时空的诗论, 字字珠玑, 历久弥新, 于当下诗歌的病痛, 实为长效良药。他说: 诗与伪善是绝缘的。

        诗人一接触到伪善,他的诗就失败了。

        高尚的意志与纯洁的灵魂,常常比美的形式与雕琢的词 句更深刻而长久地令人感动。

        最高的理智的结果,使诗人们爱上了自然与坦白。

        他又说: 没有比生活本身和大自然本身更丰富的储藏室了; 要使语言丰富,必须睁开你的眼睛;凝视生活,凝视大 自然。

        深厚博大的思想,通过最浅显的语言表演出来,才是最 理想的诗。

        这两本诗集,称作文学书籍中的翘楚,绝无过之。尤其 是《时代:艾青诗选》 ,收入了艾青写作时偶尔在笔记本或 稿纸上的信手白描或速写,可窥其早年绘画功底之一斑。

        众所周知,当年远渡重洋从巴黎回国的艾青,曾参加左 翼美术联盟,从事革命文艺进步活动,之后才走上诗歌创作 的道路。一个成为诗人的画家,我们深谙他的诗情文采,却 少有机会得见他的罕见画作, 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而 《时代: 艾青诗选》如此集中地展现激荡着画家天资禀赋的艾青的部 分“涂鸦画” ,是时代的幸运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600字_艾青诗选读书笔记范文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范文艾青诗选读书笔记 这几天闲来无事,翻书柜时瞥见蒙上一层灰的《艾青诗选》 , 轻轻拂去灰尘,翻了几页。艾青中国式蓝色的忧郁深深的吸引了我。

        艾青的诗是古体诗的内涵与现在诗的外衣最完美的结合。

        它 往往能将“大我”的豁达、“小我”的卑微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在 他的诗中无处不是静静地流淌着一种“蓝色的忧郁”。我爱艾青的 诗,因为诗中的这种“蓝色的忧郁”。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的精神苦修,锻造出诗人博大的“大我”情怀;于是痛苦 不因一己之私,于是哀伤不因一己之利。“假如我是一只鸟,我应该 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为什么我的眼 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诗人的情怀从一己之悲中 走出,又将走向何方呢?中国的文化土壤孕育出这样一种答案——祖 国、人民和光明。人民栖息的“土地”作为一种意象从诗人的心中油 然而生。屈原的“香草美人”,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不因为时事的艰辛而选择精神的逃避, 不因为食不果腹而整日担忧“食无鱼”。或许处处碰壁,或许一生终 不得志,但我仍会“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艾 青《礁石》)。诗人走出自我的内心体验,以千年古国的过往与未来 而忧思。你难以想象诗人的肩膀上负荷的力量,和他希望得到更多的 责任——“以天下为己任”。

        这是中国知识分子创作的源泉和思想根基。

        我爱艾青的诗,又因为它的诗充满了语言的张力。艾青的诗 往往前半部分或平铺直叙,或澎湃激昂,但往往要到诗文的最后采用 直抒胸臆的手法达到整首诗的高潮,然后是在高潮中谢幕。这往往产 生一种言已尽而意未绝之感,使余音袅袅,三日不绝于耳。美! 我爱艾青的诗,源于艾青博大的胸怀;我爱艾青的诗,因其 自然天成,而有着最伟大的手法,这是深厚文化积淀与彻底消化的产 物; 我爱艾青的诗,因为我同样和诗人一样,爱着这片土地和阳光。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 中学的时候就很喜欢艾青的现代诗, 总觉得那些充满沧桑的 文字让人读起来热血沸腾, 任时光荏苒,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句诗在记忆的隧道里永存。

        今年暑 假,我再一次与艾青同志“见面”,与他的那些饱经岁月的洗礼的文 字见面,也再一次见识到他的撕心裂肺地对祖国的热爱,体会到他的 那颗火热的赤子之心以及对广大的普通劳动人民的最真切的关心, 一 次又一次的动容让我不得不铭记这位现代诗坛的伟人, 不得不为这位 永恒的诗坛丰碑肃然起敬。

        读着《北方》 ,仿佛已经置身于苍茫的北地,厚重黄土地给 我带来的一种浓烈的沉重感,我站在那无垠的荒漠上,望着远处从塞 外吹来的无情的沙漠风肆虐地蹂躏着北方的生命, 十月的寒风并不刺 骨,却给人带来寒彻心扉的冰凉,远处的村庄,上坡,河岸,颓垣等 都在呻吟,感叹着这个时代的悲哀。我看到了,我看到了,北方人民脸上的无奈,那种从心底深处流露出的悲痛和对光明的热切的渴望。

        作者的笔尖带我见到了北方人民的不幸与灾难, 见到了在敌军铁骑的 践踏下奄奄一息的民众,也让我看见了他的浓郁的爱国情,尽管这片 北地上到处都是抱怨与痛苦, 可是这是我们祖先经过五千年的时间的 历练给我们留下的,这片土地上不仅有他们的不屈不挠的精神,而且 有他们那无私的博大的爱,“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啊,这 国土 养育了, 那为我所爱的, 世界上最艰苦, 与最古老的种族”, 虽然只是简短的文字,可却也深深震撼着我,这片土地为我所爱,因 为它承载的是中国千万民众的信念, 承载的远方的未知的却一定会出 现的曙光。

        我们大家从小就开始被身边的一切人或物灌输爱国的思想, 或许很多大学生都会在想我们还没有走入社会, 对于我们的国家和民 族,我们根本不能改变什么,力量太过于渺小以至于我们很少会将自 己置身于一种高的角度,所以我们会认为自己与爱国联系太远。我想 我们每个人在潜意识里都有种对祖国的热爱, 否则为什么在日本和我 国在争论钓鱼岛的所有权的时候我们会义愤填膺?为什么当中国的 “辽宁号”航空母舰在辽阔的海域里驰骋的时候我们会激动万分? 为什么在一届又一届的奥运会上中国的运动健儿们取得辉煌佳绩的 时候我们会欢呼雀跃?为什么每次升起国旗演奏国歌的时候我们的 心弦会跟随慷慨激昂的节奏而颤动?为什么在一部又一部得抗日影 片中当看见中国百姓被敌军残暴杀害时我们会咬牙切齿?又为什么当影片中播放到“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啦”我们的心像飞回那个 时代一样激动欢喜……我知道——因为在我们心目中祖国的荣誉与 兴盛关系到我们的情绪, 因为我们大家都会用小小的心盛满对这个民 族的热爱。

        记得暑假初曾经看过一则新闻是关于一位西南大学的大学 生在毕业以后去我国的贫瘠的大西北地区进行支教的事迹, 他远离了 家乡,远离了父母的殷切的关心,虽然比较孤单,但他毕竟是在做一 份崇高的事业,他望见了西北的渴望知识的孩子的目光,他也遵循了 内 心的对那些孩子的关爱和对祖国的一份热爱。

        我们是正坐在 敞亮的教室里无忧无虑的莘莘学子, 也是社会各界人士寄以深切希冀 的天之骄子,现在的我们的确羽翼未丰,很难会有大的成就,所以现 在的我们应该要开始用一丝不苟的心态去对待我们的学业, 去对待即 将会到来的第一份工作,而对于我们的大学的空闲时间,我们不仅要 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而且我们可以去参加社团或学院组织的义 务支教的活动,为一些贫困地区的孩子送去知识的清流,送去温暖的 问候。我们都是渺小的个体,但是我坚信可以发出星星光芒,因为爱 国不一定是舍身炸碉堡的壮烈,不一定是指挥战斗的睿智,不一定是 治理国家的谋略…… 暑假,很喜欢躺在阳台的躺椅上,依傍着落日晚霞的余晖, 吹拂着偶尔掠过的微风,倾听着旁边树上夏蝉的吱唧,有时就在这样 的环境中去品读艾青的诗,我没有机会处在艾青的那个时代中,而眼 前的环境又是如此优雅惬意, 我肯定不能完全体会到艾青当时的心情该是有多么的复杂、悲痛和无可奈何,然而从他的诗句的点滴中我依 旧可以深深地感受到那种悲切,一首作于 1937 年 12 月 28 日雪夜的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再一次让我见识到了在艰辛的岁月里挣扎 的农人——那张被岁月与风霜的利剑折磨得充满沟壑的脸, 那根早已 被生活的重担压弯了的脊梁,那双因为对生活缺少希望的黯淡的眼 眸。我感到的不是心痛,而是怜悯,我很同情那些由于无休止的战争 的受害者,对于命运给他们带来的磨难他们只能忍气吞声地接受,而 我们这么旁观者只有叹息和悲悯的权利。

        但当我读到“中国的痛苦与 灾难, 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啊 ”,我感到了悲痛,为这个 在风雨中飘摇的民族,为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感到悲痛,我想当时的 作者肯定比我更加愤怒、惆怅和悲痛,否则怎么会写出“中国,我在 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这般 诗句。雪中的中国在颤抖,在哭泣,正当被黑夜笼罩住的中国又该如 何找到前方的光芒。

        一篇又一篇无声的诗作,一点又一点充满血泪的词句,这些 让我这个无知的读者时刻在期待着迟来的黎明。

        终于,我和作者以及广大的劳动人民等到了盼望中的曙光, 一篇《黎明的通知》仿佛在向世间宣告被黑暗和痛苦吞噬的日子即将 走向终结,而新生活的诗篇就要开启,从作者的欢快隽永的文字间我 读出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喜悦,作者是光明的使者,将光明与喜 讯传播开去,“打开所有的窗子来欢迎,打开所有的门欢迎”,甚至是让汽笛鸣响,让号角吹响来欢迎,欢迎这让中华四万万同胞欢呼的 讯息,读到此,才觉得一直绷紧的那根心弦现在松了下来。

        或许真的是一首诗一种心情吧 ,读了《艾青诗选》里的很 多诗,发现都是在感叹人民生活的艰难困苦,为民族命运的担忧和一 直追求光明,当我遇见《盼望》时,我却又是另一番心情。

        都说我们的人生就像是在茫茫大海上航行的帆船, 我们不仅 是船长,还是水手,舵手,艾青说“一个海员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 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另一个海员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 阵铁链的喧哗,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这是我最喜欢的诗 句 之一, 因为少了悲怆的气息, 呈现的是一种豪迈慷慨的气魄。

        不管是盼望出发还是盼望到达,这样的海员都是勇敢坚毅的,他们不 怕远方未知的惊涛骇浪,不怕前方的狂风骤雨,有了这份盼望,他们 会果敢地克服即将面临的任何艰难险阻。我扪心自问,我心里有这种 盼望吗?答案是模糊的,因为我并不能找到那份清楚的盼望。

        记得在大一的一次大学生职业生涯课上, 老师让我们轻轻闭 上眼,聆听着优美的轻音乐,让我们想着我们的未来,可是当时我的 脑海中总是一片空白,我不知道将来会在什么样的公司里工作,不知 道可能会有怎样的经历, 不知道将来的家是什么模样……可当老师问 道有多少人可以清楚地看见自己的将来的生活的, 我发现全班 150 人 只有 4,5 个人举起了手, 我认识到原来大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是如此 的一无所知,就算是小学生也会大胆地想,但我们现在都少了那种儿时的魄力了,儿时那种纯真的理想在如今看来好像成了荒诞的幻想。

        没有了心中的盼望,我们便不会更加努力地生活,我和大多数人一样 感觉上了大学以后变得颓废了,变得庸碌了,我曾经多次寻求原因, 可总是不了了之了,现在我坚信了,真正的原因就是我们已经缺少的 那份“盼望”。

美国的历史?

       麦卡锡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空前。战争中发生的事,如600万犹太人被屠杀,原子弹在广岛爆炸,使美国知识分子感到震惊。他们怀疑人性是否还有善良的一面,也感到人难以控制自己制造出来的巨大物质力量。他们对文明与进步的信念发生了极大动摇。50年代在“冷战”、麦卡锡主义和朝鲜战争的背景下,文坛趋于沉寂;60、70年代,经过越南战争、民权运动、学生运动、女权运动、水门案件,文坛活跃起来,出现了一批爱思索的作家。在他们眼里,美国的社会变得十分复杂,价值观念混乱。他们普遍感到不知怎样解释这样的现实,于是便通过怪诞、幻想、夸张的方式,再现生活中的混乱、恐怖和疯狂。他们表现的是没有目标与方向的梦魇世界,他们讲的是支离破碎的故事,写的是“反英雄”、甚至是不完整的形象。这个时期,文学作品中对性爱(包括同性爱)的描写也更为露骨。

       麦卡锡

       战争文学:战后出现的第一股文学浪潮是战争小说。其中较好的是梅勒的《裸者和死者》(1948)和詹姆斯·琼斯的《从这里到永恒》(1951)。两部书的共同点是通过战争,写小兵、下级军官与军事机构的矛盾,即人的个性与扼杀个性的权力机构之间的冲突。这些小说已经触及战后整个一代文学最突出的一个主题。

       “怯懦的十年” :50年代,右翼保守势力向30年代激进主义传统进攻,许多人由关心社会进步转而关心个人的私利。这10年被称为“怯懦的十年”或“沉寂的十年”。这期间,出现了一些作品,将资产阶级描绘成正面人物,鼓吹服从权威,如《穿灰法兰绒衣服的人》(1955)。这类作品企图维护既定价值标准和现存社会秩序,很快就失去了影响。另一方面,阿瑟·米勒(1915~ )等作家抵制麦卡锡主义,继续用作品抨击社会的不正义。

       “垮掉的一代”:50年代沉闷的政治空气使许多青年感到窒息,他们吸毒、群居,以颓唐、放纵的生活方式来表示自己的抗议。其中有些人把这种生活与情绪写入文学作品,这便是“垮掉的一代”文学。这种文学发展到60年代后,在国内民主运动高涨的背景下,增加了一些政治色彩。但是对他们中许多人来说,东方宗教与东方哲学更具有吸引力。“垮掉的一代”在诗歌创作方面较有生气,并恢复了美国诗歌朗诵的传统。

       “黑色幽默”:进入60年代之后,人们对生活中的“非理性”和“异化”现象,有了更深切的体会。有些作家在作品中,用夸张、超现实的手法,将欢乐与痛苦、可笑与可怖、柔情与残酷、荒唐古怪与一本正经揉和在一起,使读者哭笑不得,感到不安,从而对生活能有更深一层的认识。作者对世界前景的看法往往是悲观的。这就是“黑色幽默”文学,代表作有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1961)等。

       有人将阿尔比(1928~ )的作品也列入“黑色幽默”派中。阿尔比是美国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人物。他的喜剧并没有什么滑稽、幽默的成份,但是在使读者感到不安这一点上与“黑色幽默”一致。这说明荒诞派戏剧与“黑色幽默”小说之间存在着血缘关系。

       “非虚构小说”:60、70年代,出现了“新新闻报道”或“非虚构小说”这一种新的文学样式。有些作家认为现实生活的离奇已经超过了作家的想象力,与其虚构小说,不如用写小说的手法来描绘引起社会轰动的事件。这样的体裁允许报道者描写事件时掺杂自己的观察和想象,也可以采用各种象征手法。这种作品比一般报告文学深入细致,其中也包括作者的观察与想象,带有更多的作者个人色彩,艺术感染力较强,例如卡波特的《凶杀》(1966)与梅勒的《刽子手之歌》(1979)。

       犹太人文学:美国当代作家中,犹太裔作家占相当大的比重,犹太人文学几乎可以视为一种“次文化”或“文化支流”。犹太人文学作品一般都具有古老的欧洲文化与现代的美国文化的双重色彩,两种文化的冲突与归并使犹太人文学增加了复杂性。宗教思想与同胞遭到屠杀使犹太作家产生犯罪感与负咎感,历史的命运又使他们有流浪感与漂泊感,美国的异化社会也使他们感到找不到归宿。 因此,寻找“自我本质” 便成为他们的作品中一个突出的主题。有代表性的作品是贝洛 (1915~ ) 的《奥吉·玛琪历险记》。实际上,这是犹太民族确立自己的民族地位与民族尊严的一种表现。70年代后期,代表西方较新思想体系的贝洛与属于意第绪文化传统的辛格(1904~ )相继得到诺贝尔奖金,说明犹太人文学在美国文学中的重要性。其他重要的犹太作家还有马拉默德(1914~ )、罗斯(1933~ )等。

       黑人文学:战后黑人文学更趋成熟。拉尔夫·埃利逊(1914~ )的小说《看不见的人》和鲍德温的散文,均已达到第一流文学的水平。他们对种族不平等的抗议采取了更细腻、更深刻的表达方式。他们希望人们认识到黑人是具有全部人性的人。这个时期里,女诗人关德琳·布鲁克斯(1917~ )的诗得到普遍好评

       美国文学

       。女剧作家洛伦·亨斯伯利(1930~1965)的剧本《太阳下的葡萄干》(1959)首创了黑人戏剧在百老汇上演的纪录。勒鲁伊·琼斯(1934~ )是新一代的黑人诗人,他给自己另外起了一个穆斯林名字,表示他对美国文化的鄙弃。

       南方作家:南方文学这个时期仍有发展,老作家福克纳、波特(1890~1980)、威尔蒂(1909~ )仍有重要作品问世。新作家也不断涌现,著名的有斯泰伦(1925~ )、奥康诺(1925~1964)、麦柯勒斯(1917~1967)等。他们不再从历史的传奇里寻找题材,而是关心现实生活中南方人精神上的苦闷。坦·威廉斯(1914~ )是战后享有盛名的南方剧作家,他的《玻璃动物园》等作品通过人物的性变态心理表现生活的不幸与空虚。

       纽约作家:纽约的作家不像南方作家那样具有某种共同的心理因素。人们把他们归在一起,是因为他们都为纽约的几家杂志(《党派评论》、《纽约书评》与《纽约人》)写作,这几家杂志上发表的评论与小说往往对美国文学的时尚产生影响。利·特里林(1905~1975)与玛·麦卡锡(1912~ )是很有见

       美国文学

       地的评论家,约翰·契弗(1912~ )与厄普代克(1932~ )的小说用含有诗意又带有嘲讽的细腻的笔触探索大城市郊区居民的心理和意识,为东北部的中产阶级描绘了一幅幅工笔精致的风俗画。

       个性化的诗歌:这个时期,美国陆续出现了不少诗歌派别,如“垮掉派”、“黑山派”、“纽约派”、“具体派”、“自白派”和“新超

       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派”。这些派别各有主张,但其共同点是企图摆脱艾略特的“非个性化”的影响。新一代的诗人直抒胸臆,突出个人因素,具有一种“现时性”。他们强调美国特色,不再视伦敦为英语诗歌

       美国文学

       中心;他们干预政治,不再以超然物外而自傲;他们反对权力机构,蔑视传统规约,他们的诗歌描写吸毒、性爱(包括同性爱)、精神分裂与对自杀的眷恋。这一切,可以看作对西方机械化、标准化、非人性化的社会的一种反叛。

       理论与批评:战后,“新批评派”的势力逐渐衰落。到了60年代,随着各种激进运动的此起彼落,加上欧洲传来“新左派”的思潮,学术界重新研究马克思主义,又出现把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心理学融合的理论主张。同时,结构主义的理论也开始在学术界流行。

       这个时期里,文学家传记这种样式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详尽的评传,较有代表性的是5卷本的《亨利·詹姆斯传》 (1953~1972),作者是里·艾迪尔(1907~ )。

       American society

       美利坚民族是个年轻、天真、自信、富有生气的民族。像个血气方刚的青年人,美国人生性好动,不甘寂寞。像个精力充沛的年轻人,美国人不停地干这忙那,似乎有永远也使不完的精力。城市里的人似乎永远赶着去什么地方;乡村里的人总是在农田、养鸡场、谷仓、奶牛场之间奔跑不停;办公室里的人有着堆成山似的文字工作(paper work)要做;公司里的秘书手脚不停地接电话、送文件。你在街上走逛,后面的人会大步流星地超赶到你的前面;你去餐馆就餐,难得寻觅到能与你说笑寒暄的伴侣。生活的节奏像一根上足了的发条一样,有条不紊地不停运转,构成了一幅繁忙、近乎于疯狂的现代人生活画面。 美国人的快节奏生活方式,除了止述美利坚民族好动不好静的秉性之外,很大程度上与他们社会的激烈竞争息息相关。美国是个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是它的运转规律,不进则退,不胜则败。为了生存和成功,美国人必须拼搏和奋斗,而拼搏与奋斗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与他人抢时间、争速度,使自己始终处于依靠地位。由此可见,美国人的快节奏生活方式是被他们紧张激烈的社会竞争所“逼迫”出来的。因为这种“逼迫”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美国人对快节奏生活方式也就习惯成自然了。

       美国是个尊重个性、崇尚个人主义的国家,个人奋斗成功的故事是“美国梦”的精髓部分。无论是卡内基从一贫如洗的学徒工到富甲天下的钢铁大王,还是林肯从平头百姓之家平步青云地登上总统宝座,他们都是普通美国人津津乐道、梦寐以求的个人成功典范。

       美国文化的主要内容是强调个人价值,追求民主自由,崇尚开拓和竞争,讲求理性和实用,其核心是个人中心主义:个人至上、私欲至上、追求个人利益和个人享受,强调通过个人奋斗、个人自我设计,追求个人价值的最终实现。这种刻意塑造自我,追求个性化的个人主义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它调动了个人的积极性,使许多人的智慧和潜力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促进整个民族与国家的振兴和发展。然而,人人以我为中心,人际关系就难以融洽,整个社会也会缺乏凝聚力。

       Education

       美国的高等教育十分重视人文和历史教育,人文历史学科的院系在美国是较普遍地设置的。如,马里兰大学是一个由马里兰州办的州立高等教育系统,由十三所大学组成,比如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是这一大学系统中最主要的大学,它拥有师资和研究力量雄厚的历史系,所开设的历史课程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对于一所综合性大学,拥有这样的历史系是可以理解的。在马里兰大学系统的其它院校都有历史系。而马里兰大学系统中有些是工科或自然学科类的大学,如,University of MD Biotechnology、University of MD Environmental Science等。这在中国大陆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因为香港和台湾地区拥有人文系科的高校的比例也是相当高的)。现在,我们拥有历史系等人文系科的高校并不多,主要是综合类大学和师范类院校。而且,目前或缩小招生规模,或是将历史系易名,或是将其改为其它系科,中国的许多高校是唯恐有历史系和哲学系等人文系科。同时,在美国的大学中,人文历史学科的课程是大学生必修课的重要内容。而中国高校的人文历史课却基本是面向各自专业的,非人文专业的学生学习人文课的很少。当然,这种状况目前已经得到改善,我们的许多大学都在采取各种措施来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包括科学素质。如,许多非综合性大学开始设立人文学院等。但是,与美国大学久成体系的人文历史教育机制相比,我们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美国的大学为什么会如此重视人文和历史教育呢?究其根源,是由于美国高等教育(实际上是整个的美国教育)以“通才”教育为根本理念的教育精神和原则决定的。而人文历史教育是“通才”教育的基本内容。所谓的“通才”教育,即,不论是文科、理工科还是其它学科,都把全面培养大学生的人文与科学知识及其思维方式作为办学的宗旨和主要内容,其目的就是为了使大学生对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较为系统和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养成学生兼具人文和科学的思维方式。由于美国的大学是将向大学生全面传授各种知识作为重点,因此,专业技能和技术的教育在美国的大学教育中是第二位的。这在其大学教育的方方面面都得到了体现。美国的大学一般不将自己视为培养技术专家的地方,所以在美国从来没有哪所大学以自己是“工程师的摇篮”一类的荣誉来自诩。美国大学十分重视人文知识的培养在专业与技能学习中的基础地位,不少专业性和技能性较强的学科和专业在本科阶段是不设置的,必须要等学生在本科阶段打下较为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才能去学习。如,律师是美国最吃香的职业,学习法律的人自然也相当多。但是,美国的大学本科没有法律系和法学专业,只有修完了人文和社会学科的大学生才有资格去进一步学习法律。我认为,这种思路和做法是相当有道理的。因为,法律是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的一种规范,它是附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形成的,现实社会的法律是对历史上法律的继承与发展。因此,如果一个人缺乏对人类社会历史和现实生活的深刻认识,那么,法律对他来说只是一堆机械的条文,他也就不能真正很好地懂法和执法。

       美国的大学都普遍设有人文学科的院系,也与这些院系的毕业生就业不难,而且往往能在社会竞争中出类拔萃直接相关。在美国历史学毕业生不仅就业领域相当广泛,而且不少人成为美国社会的中坚人才,如,美国国会中有不少议员是人文系毕业的,美国总统也不乏学文科出生。因为美国是一个讲实用的社会,如果一个专业的学生毕业生找不到工作,那它在美国社会是无法生存下去的。当然,美国人文历史毕业生就业容易,与他们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结构和内容全面合理有关,因而具有较为全面的学科知识有关。上面已说,美国大学讲“通才”教育,也就是说,大学生是文理科的知识都要学的,人文历史系科的学生则必须学许多其它学科的知识,因此,美国的人文历史毕业生往往既掌握了较为全面的人文历史知识和思维方式,又兼具科学知识和思维能力。如,以马里兰大学的历史系,学生四年所修的120个学分中有一半左右是非历史类的,其中包括不少自然学科的课程。那么,人文历史学科的学生怎么能听懂理工科的课程呢?美国大学的自然学科课程有不少是讲基础性知识的,而不是讲某一学科很专深的知识。加上美国中学阶段也没有中国高中教育阶段的那种文理分班的作法,因此,学生听课并没有什么困难。美国大学重视人文历史教育,不单在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人文历史知识,更关键得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实际上,现代社会知识的更新是很快的,大学所学的不少知识往往会过时的,但是,人文历史精神和思维方式的培养却是最根本的,是不容易过时的。由此反观中国大学的人文历史院系和专业不受重视,反差何其鲜明啊!我想,究其根源,除了社会上不重视人文历史专业毕业的学生,以致学生就业难外,更深层和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许多人包括学生都没有真正意识到人文历史知识和素质的学习和培养对人自身的发展和参与社会竞争的决定性意义。其次,也与我们国家目前人文历史学科教育内容的教条、僵化和脱离现实生活及教育方法的落后等有直接关系,也就是说,它并没有真正起到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自由思想的作用。

       我们的大学经常说要培养大师级的学者,要成为世界级的大学;我们的学生也经常立志在走向社会之后要成为激烈社会竞争的佼佼者。那么,如果对中美大学人文历史教育理念作一个比较的话,我们从中是否能反思和悟出一些有益的东西呢?

人类的进化史写作文

       前殖民时代

       在欧洲人来到这里之前, 印第安人等北美洲的原住民生活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相传他们的祖先在大约一万多年前经由西伯利亚跨过白令海峡来到这北美洲,并且在这里生存繁衍,他们没有自己的语言, 却有着丰富的口头文学。对于原住民的人口,历史上的统计有很大出入,据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来到北美洲)的估测,北美印第安人总数大约有八百万到一百万人。随着欧洲殖民者的深入,原住民的健康和领土受到严重威胁。由于欧洲人带来的各种病菌,在150年内,原住民的人口锐减了90%;他们的村落被摧毁,原本用于畜牧或种植的土地被毁掉了。

       殖民地时代(1493年—1779年)

       “在从前无人来到的地方, 我们希望移植一个民族” 十七世纪初, 英国开始向北美殖民。 最初的北美移民主要是一些失去土地的农民, 生活艰苦的工人以及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 在殖民地时代, 伴随着与北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的长期战争,严重的劳力缺乏产生了像奴隶和契约化奴役这类的非自由劳力,而英国政府的放任政策则让特有的美利坚精神与文化得以发展出其独特性。 万恶的黑奴贸易在美国盛行起来。 从1607年到1733年, 英国殖民者先后在北美洲东岸建立了十三个殖民地, 后来, 这些殖民地便成为美国最初的十三个州。 重要历史事件:

       1619年7月, 在弗吉尼亚州詹姆斯敦召开了弗吉尼亚议会, 这是世界最早的代议制机构。

       1620年11月, 一批受英国迫害的清教徒乘着五月花号抵达普利茅斯港, 共同签署五月花号公约, 决定按照多数人的意愿进行管理, 建立民治的政府。

       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是英国政府颁发的《印花税法》、《汤森税法》和《驻兵条例》。其中印花税法是为了将其为期7年的英法战争的巨额开销转嫁给北美殖民地。 在乔治·华盛顿的带领下,北美殖民者在对英国的美国独立战争中赢得了胜利,并且建立起了美利坚合众国。 重要历史事件:

       1770年3月5日,波士顿市民与英国驻军发生冲突,英国驻军向北美平民开枪,造成举世瞩目的波士顿惨案。

       1773年12月16日,波士顿倾茶事件。

       1774年9月5日,来自各地的殖民者代表在费城召开了第一届“大陆会议”。

       1789年—1861年的美国历史

       1803年的路易斯安那购买案(Louisiana Purchase)让农民得以使用重要的密西西比河水路,把法国势力从美国西部边界移除,并且提供美国农人一块广大的土地。

       几个星期以后,英国和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之间开战了。美国当时的收入仰赖向欧洲输出农产品,因此试图同时对两个战争中的强权出口食物和原料,以及在它们与它们的加勒比海殖民地之间运输产品来获利。当这个行为对两个战争国有利的时候,它们便会准许,然而当这个行为无利于他们的时候便予以反对。

       当1805年法国海军在特拉法尔加战役(Battle of Trafalgar)中被摧毁后,英国希望断绝法国的海外贸易纽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报复美国的贸易行为,英国于是对美国海岸实施了封锁。

       1861年—1865年的美国历史

       主文章:美国历史 (1861年—1865年)。

       接下来的四年,在美国历史上是最阴暗的,国家为自己流泪,奴隶制度和各州权力的争斗。日益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北部各州击败了以种植园农业为主的南部各州。但是双方共600,000至700,000的美国人牺牲,并且许多南方土地被毁坏。不过最后,无论如何,奴隶制还是被废黜了,美国也开始了缓慢的重建。

       1865年—1918年的美国历史

       内战后美国政府鼓励人们向西移民,还鼓励修筑铁路,它可以把人们运到无人居住地区.1869年连接美国东西海岸的铁路竣工.铁路带给美国原居民更多的冲突,当当地的土著首领和移民签订土地协议时,双方对这些内容的理解不一样的,土著无法理解移民的私有财产观察,他们认为自己能在土地上打猎.一场为生存而战的战斗开发了,许多土著买了枪械,袭击移民宅地,马车队,铁路和美国骑兵.美国人屠杀土著赖以为生的野牛,由1860年的1500万头,到1885年只剩下2000头,土著被迫在贫瘠的土地上种植庄稼.他们不习惯种植,不能成为美国公民.与美军的战斗,使土著几乎灭亡.1890年,最后一次战斗屠杀了200多名苏族人,不久后所有的土著都被赶进保留地,土著美洲人的生活方式永远结束.

       1964年—1980年的美国历史

       在这段时间里,美国由于他充足的人口、国内工业发展和一系列的国际投机活动,国际影响力迅速攀升。到19世纪10年代末,美国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工业的领头羊,

       美国开始在这个时期上涨它的国际力量。家庭地可观人口和工业扩张,并冒险地与别国交涉。在1800后期,美国有待成为世界工业大国。并正在建造它新的技术(就像电报和贝塞麦(转炉)炼钢法)。并且制造更大的铁路网络。丰富的资源预示着第二个产业革命。

       这段时间也是一个空前的移民高潮, 有三千七百万个人在 1840与1920年之间移民。为美国工业提供劳动力。并开发先前未开发的区域, 像加州中部地区。 工业与人口也有了可观的扩充。美国中种族之间遭遇强迫,以便白人农民和大农场经营者可以接管他们的土地。但是这样的工业行为导致了美国劳动运动的起源。

       在这个时期,美国也会成为国际性的参与者参与国际事件。在1900-1903 征服菲律宾共和国超过一百万个人, mostly Fillipinos, 被杀. 美国迟的占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联盟上改变了战争的平衡, 而且使美国成为主要的军队和财务的力量。

       “美国历史(1980-1988)”和“美国历史(1988至今)”

       1980年,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 )当选总统,并签署了国内减税计划和积极反苏的国际政策。尽管美国赤字飞速增长,但东方集团在日益增长的经济压力下开始逐渐瓦解,最终于布什总统(George H.W. Bush)在任时戏剧性的崩溃。苏联解体后,美国却仍在海外频发战事,包括1990年的海湾战争。1992年克林顿总统(Bill Clinton )在任期间经历了美国历史上最长时期的经济增长,其高峰终结于“网络泡沫”。新世纪伊始,美国遭受了伊斯兰恐怖分子的突然袭击,即9月11日对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的袭击。

历史深处的忧虑读书笔记5篇600字

       1. 人类的进化600字作文

        觉得枯燥.网上有许多关于神创造人类的神话. 我首先查了神创造人类的神话.据说,大约五万年前,一批外星人来到地球,他们具有高度的知识,当他们发现地球的引力因素不适合他们居住时,他们选择了地球上精力旺盛的智力较高的雌猿,注入太空人的心进行杂交,这便产生了地球人.另外,还有普罗米修斯造人的说法.先觉者普罗米修斯降落到地球上,他是神的后裔,他机敏而智慧,他知道天神的种子隐藏在泥土里,于是用河水湿润它们,把它们塑造成人的形状,他从各种动物的心中摄取善和恶,把它们封闭在人的胸膛里,他的好朋友指挥女神雅典娜灵魂神圣的呼唤送给仅仅只有半个生命的生物,然后形成了人,初中一年级作文《人类的进化作文600字》.神创造人的深化很多,有的是用土造人,有的呼唤而来,有的天地本来就有人. 接着,老师带领我们又查了人类进化的过程.前7000万—前800万年,人类是古猿,它是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它们开始从不同方向进化.前420万—前100万年,古猿人进化成南方古猿,它是由猿分化出来的最原始的人科代表,具有猿和人的混合特征.这时,南方古猿能直立行走,接着进化成人,它们代表了人类演化历史中的早期猿人的阶段.慢慢的,进化成直立人,万年前的元谋人就是中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直立人,稍晚的重要发现有蓝田人,早期智人中最早发现的是尼安得特人,颅骨为扁头型容量为900—1300毫升,人类的进化过程非常复杂,科学家虽已经大概了解推测了,但更多的是让我们这一代的接班人去探索、发现.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魅力引导我们去探索,今后,会有更多的迷团等着我们去解开。

2. 人类的进化600字作文

        觉得枯燥.网上有许多关于神创造人类的神话.

        我首先查了神创造人类的神话.据说,大约五万年前,一批外星人来到地球,他们具有高度的知识,当他们发现地球的引力因素不适合他们居住时,他们选择了地球上精力旺盛的智力较高的雌猿,注入太空人的心进行杂交,这便产生了地球人.另外,还有普罗米修斯造人的说法.先觉者普罗米修斯降落到地球上,他是神的后裔,他机敏而智慧,他知道天神的种子隐藏在泥土里,于是用河水湿润它们,把它们塑造成人的形状,他从各种动物的心中摄取善和恶,把它们封闭在人的胸膛里,他的好朋友指挥女神雅典娜灵魂神圣的呼唤送给仅仅只有半个生命的生物,然后形成了人,初中一年级作文《人类的进化作文600字》.神创造人的深化很多,有的是用土造人,有的呼唤而来,有的天地本来就有人.

        接着,老师带领我们又查了人类进化的过程.前7000万—前800万年,人类是古猿,它是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它们开始从不同方向进化.前420万—前100万年,古猿人进化成南方古猿,它是由猿分化出来的最原始的人科代表,具有猿和人的混合特征.这时,南方古猿能直立行走,接着进化成人,它们代表了人类演化历史中的早期猿人的阶段.慢慢的,进化成直立人,万年前的元谋人就是中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直立人,稍晚的重要发现有蓝田人,早期智人中最早发现的是尼安得特人,颅骨为扁头型容量为900—1300毫升,人类的进化过程非常复杂,科学家虽已经大概了解推测了,但更多的是让我们这一代的接班人去探索、发现.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魅力引导我们去探索,今后,会有更多的迷团等着我们去解开.

       

3. 《人类进化》小练笔300字

        在这个美丽的地球上,孕育着千万的生命.人,可以算是其中突出的一类物种.人类的智慧是其他的动物无法比拟的.在千万年的演变中,他们不断改变着自己,同时也改变整个世界.然而,大自然却和人开了玩笑——人类到底源自哪里?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又令人琢磨不透,百思不得其解.它是人类至今没有解开的枷锁 ……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追寻着自己的根.然而,古代由于人类对于科学的无知,对自己的认识也只能停留在寄托于幻想.古代中国在民间,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这样的故事一直流传着,人们认为自己只是神仙闷了用泥巴捏出玩偶.他们供奉天神,认为人就源于此.这个思想在神州沃土中埋藏了几千年 …… 古代西方,人们信上帝,上帝是无上的真神.人们认为人是从上帝造亚当、夏娃起开始活跃在这大地上的.直至今日,人们对上帝还怀着无比崇敬的心,认为上帝是人类的创造者.这个思想也在西方生根发芽,今日仍枝繁叶茂.这些就是所谓的“神创论”,是人类在懵懂的童年给自己下的一个定义.它们更是给人类起源这个难题增添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人类渴望寻根的梦想更为迫切.时光飞逝,渐渐地,随着人类掌握了科学知识,世界更是一下子成了人类主宰的天地.但人类的追寻依然未停,也不会停止.直至 1860 年达尔文提出的大胆理论才打破了人们从前的无知.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4. 关于人类进化的文章

        1、树栖人

        上世纪80年代,一位著名的英国古生物学家狄克森撰写了一本《人类未来》的著作,他在书中说:“……一个挥着鳞块状的、红的血管的动物,用他一双有力的爪子,抓住长满苔藓的树干,在离地30米高的枝杈上,静静等待着黎明的到来。当东升的太阳射出第一缕光芒,照在死气沉沉荒凉的大地上时他立即展开身上蘑菇似的鳍状器官,吸收太阳的热量。当他得到足够的热能后,便从树上飘落而下,显出一根好粗好粗的大脉管,这根脉管从腹部长出,伸到湖水中,吸取湖内的蓝藻和绿藻。这时,可以看清他的面目了:一张人类的脸。这种怪模怪样的动物,就是50万年后生活在地球上的未来人类。”

        为甚么人类会走向衰亡?

        狄克森做出的解释大大出乎意料。他说,关键原因就是医疗科学的发达。这简直有点不可思议,但说穿了道理很简单。例如100多年前,那时医学落后的年代,凡是患有气喘病、肾脏病、肺结核、糖尿病等各种普通疾病的人,常常还没到结婚年龄就死去,不用说其他更严重的疾病了。这样的死亡很像筛选良种,有病或不健康的人早早夭折,不结婚,也不产后代,如同瘪的、发育不良的种子被自然淘汰掉,而健康的人恰似饱满的种子保留下来。

        这是一种可悲的循环,长此下去人类的肢体大大衰退,躯干四肢甚至变成无用的器官消失,只有大脑,感觉器官和生殖器官保存下来。

        2、恐龙人

        狄克森的是悲观的人类进化论,它语言人类必将走向衰退,但有不少科学家表示怀疑和反对。

        加拿大的人类学家卢瑟尔和塞格京,是直线进化论的倡导者。甚么是直线进化论?简单说,就是人类将越变越强大,这于狄克森的悲观论点恰恰相反。根据这种理论推测,50万年后的人类,将变成非常非常强大的“超人”。

        这种说法也有一定道理。

        自从东非草原上出现了第一批直立古猿以后,人类开始了漫长的进化历程。他么的脑袋越来越大,越来越聪明,现代人的大脑几乎是古猿的3倍。还有,人的双脚开始适应奔跑和直立行走,这样,双手就能倍解放出来,变得十分灵巧。再加上人类能创造和使用复杂的工具,发展出语言使他们能学习和利用别人的创造成果。久而久之,年复一年,人类对脑力的依赖性大大超过体力。根据这样的进化方式,可以预言,50万年以后,未来人的大脑体积将远远大于我们,而肢体却渐渐退化,最后变成大脑袋、小身体的模样。

        这两位科学家还专门塑造出一种模样古怪的恐龙人。他们说,恐龙种有些种类曾经进化得很完善,比如有种食肉恐龙,进化速度特别快,若没有那次灾难性的恐龙大灭绝,这种食肉恐龙早就进化成为智慧生物——恐龙人了。恐龙人长着大脑袋、大眼睛,细长的四肢,与设想中的未来人很相似。

        3、不过大多数科学家都愿意接受人类的稳定进化理论

        他们认为,人类的进化和其他动物的进化一样,不是沿着直线进化发展的。单纯体形的改变或大脑的发达,不能作为人类的进化的主要标志。比如在最近50万年中,人类的体形变化和大脑体积增加很有限,但人类的聪明才智和社会进步却得到高度发展了,所以说,未来人在身体结构比例上,和今天的人类不会有多大差别。

        那么也许有人会问,人类的智慧在日新月异地发展,而人类的体质却保持长期的静态平衡,表现出相对保守的平稳,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其实并不矛盾,因为许多生物在漫长的演化岁月中,都有这样一段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这对保存生物物种是很有利的。也是同样的道理,人类在身体形状上的静止不变,至少在目前看来是有利的,那么未来呢?让我们看看人类诞生后的历史。在那段100多万年的岁月中,曾经有好几支不同的动物在进化中竞争,都想成为地球的主宰,但最后人类取得了优势,不仅生存下来,而且还成为地球生物进化中最成功的一支。这段历史说明,人类具有许多优越性,让这些优越性保持下去,对人类的生存当然是有利的。

        关于以后的人类将会变成怎样?三种观点截然不同,但今天,谁也无法证明哪种观点完全正确,因为,它们还都仅仅属于科学上的预测。

       

参考资料:

《世界自然之谜》少年儿童出版社 有改动

5. 用幽默的话写一篇关于人类进化史的小短文200字左右

        35亿年前,地球上第一次有生命的生物出现了。

        2.5亿年前,单细胞生物草履虫君出现了,虽然它们进出是一个口,但好歹是有了 *** ---这个地球上,终于有生物学会了排泄!

        5000万年前,地球上终于有了猴子,他们经常在树上拉便便,总是把小伙伴们的皮草弄脏。

        2400万年前,猴子君来到了地面,进化成精,学会了行走。他们慢慢的,开始蹲着上厕所了。经过2000多万年的适应,蹲着上厕所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习惯。

        可是由于野外食物的不干净,经常拉稀---所以总是感觉拉完不擦怪怪的。于是猴猴们学会了用树叶、枯草擦PP!

        慢慢的,人类进化得体毛越来越少了,树叶枯草有点痛,于是,有一些聪明人,他们养了兔子,用兔子来擦。

        当然,除了兔子,各种各样的工具都成为了擦PP的利器

        汉朝,有人发明了纸,蔡伦欧巴改进了造纸术。可是,对于上层社会来说,他们仍然喜欢用昂贵的丝绸擦PP!

6. 用幽默的话写一篇关于人类进化史的小短文200字左右

        35亿年前,地球上第一次有生命的生物出现了。

        2.5亿年前,单细胞生物草履虫君出现了,虽然它们进出是一个口,但好歹是有了 *** ---这个地球上,终于有生物学会了排泄!

        5000万年前,地球上终于有了猴子,他们经常在树上拉便便,总是把小伙伴们的皮草弄脏。

        2400万年前,猴子君来到了地面,进化成精,学会了行走。他们慢慢的,开始蹲着上厕所了。经过2000多万年的适应,蹲着上厕所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习惯。

        可是由于野外食物的不干净,经常拉稀---所以总是感觉拉完不擦怪怪的。于是猴猴们学会了用树叶、枯草擦PP!

        慢慢的,人类进化得体毛越来越少了,树叶枯草有点痛,于是,有一些聪明人,他们养了兔子,用兔子来擦。

        当然,除了兔子,各种各样的工具都成为了擦PP的利器

        汉朝,有人发明了纸,蔡伦欧巴改进了造纸术。可是,对于上层社会来说,他们仍然喜欢用昂贵的丝绸擦PP!

7. 以人类的起源写一篇文章,谁帮我

        自人类走向文明以来,全球科学界对生命和人类起源的说法争论不休,至今还没有一种理论具有绝对的说服力。人类起源问题是科学界研究的一大难题,因为人类起源所涉及的科目很广,它与天文学、物理学、地理学、化学、微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海洋生物学、哲学、逻辑学、唯物论、进化论、考古学和地质学等很多学科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到目前为止,科学界较为接受的达尔文进化论,在实践中基本得到证实,但有很多方面还存在着难以解答的问题,如单细胞的由来、动植物的起源、人类的起源以及生命带等。

        人类起源问题的研究目前在世界上涉及的科目很多,都是围绕着生命起源,各自站在本学科的角度去研究和探索;而本论文是从宇宙的宏观上、从物质的运动上、从进化的角度上、从人类的实践上,综合分析生命起源之迷。因为生命不单纯是地球的生命,而且是宇宙的生命。过去研究生命和人类起源的科学家,大多数是站在地球的角度来研究生物的起源。人们应该明白,地球是太阳系其中的一颗行星,太阳系里所有的行星都是受太阳控制的,因而,地球是与整个太阳系的物质运动变化有着直接的联系。同时,目前地球上大部分生物物种已经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有些甚至上百万年的进化史,各类物种已经增加了各种各样的有机物质。如今,我们在地球上能看到的生物,都是在优胜劣汰中生存能力特强的佼佼者,都是各类物种经过不断进化的悠久历程所形成阶段性的生态体现。过去的研究,由于部门分得太散,把围绕研究生命起源的相关联系以不同的专业分隔开来,这样,处于局限性而无法寻找出生命起源的明朗性说法,我们只有创新才会有突破,才会有新创造。这是我们每位研究生命和人类科学工作者的共同使命。

        物质到底是以怎样的形式来表明自身的存在?存在就有它的作用性和合理性。如果物质是静止的,那么它们就不可能让我们所认识,也没有人类的本身。物质是运动的,而且物质的运动一定有它的物理性原理。从理论上说,任何物质的运动都是有始有终以及有它的作用和目的的,物质的运动都应该有它的动力源或启动器,物质运动的动力源就是物质的能量。那么,能量是如何产生和转换的?有机物质如何向无机物质转换,而无机物质又如何向有机物质转换来实现能量的再生?这就是本人经二十年来研究的中心内容。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可以基本阐明了生命奥秘及人类的起源,能给人们研究生命起源提供一个新的探索平台,提供一些新的思维、新的观点,让人类重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认识宇宙。如果能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这就达到本人的愿望了。

8. 人类怎么进化作文150字

        在这个美丽的地球上,孕育着千万的生命。

        人,可以算是其中突出的一类物种。人类的智慧是其他的动物无法比拟的。

        在千万年的演变中,他们不断改变着自己,同时也改变整个世界。然而,大自然却和人开了玩笑——人类到底源自哪里?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又令人琢磨不透,百思不得其解。

        它是人类至今没有解开的枷锁 ……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追寻着自己的根。然而,古代由于人类对于科学的无知,对自己的认识也只能停留在寄托于幻想。

        古代中国在民间,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这样的故事一直流传着,人们认为自己只是神仙闷了用泥巴捏出玩偶。他们供奉天神,认为人就源于此。

        这个思想在神州沃土中埋藏了几千年 …… 古代西方,人们信上帝,上帝是无上的真神。人们认为人是从上帝造亚当、夏娃起开始活跃在这大地上的。

        直至今日,人们对上帝还怀着无比崇敬的心,认为上帝是人类的创造者。这个思想也在西方生根发芽,今日仍枝繁叶茂。

        这些就是所谓的“神创论”,是人类在懵懂的童年给自己下的一个定义。它们更是给人类起源这个难题增添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人类渴望寻根的梦想更为迫切。

        时光飞逝,渐渐地,随着人类掌握了科学知识,世界更是一下子成了人类主宰的天地。但人类的追寻依然未停,也不会停止。

        直至 1860 年达尔文提出的大胆理论才打破了人们从前的无知。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类化石的出土,人类对自己的认识逐渐明朗,头上的雾水也渐渐散去,但又画上了一个更大的问号。“古猿说”是人类最早确定的一种观点,即认为人类是从猿经过古猿,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直到智人一步步进化而成的。

        一些化石为这一理论增添了可靠性。然而,随着人们对人体更加深入地研究发现,更多的谜团笼罩在人们的头上,随之而来的“海猿说”,“外星人说”使人们对自己的研究更为多元化。

        人们通过自己的钻研不断提出新的猜想。至今,仍是众说纷纭,无法定论。

        但人们依然把“古猿说 ”当作人类起源的根基理论,并以此不断探索。 虽然现在没有定论,但人们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自己的认识也会逐渐趋于合理。

        人类到底是天上神仙的完美杰作,还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产物?人类起源的奥秘最终定会破解。打开这把枷锁的钥匙就在不远处等待着人类的到来 ……。

9. 《读书的故事》作文提纲怎么写

        就是写你读书是发生的小故事 例文:我的读书故事 小时候我就喜欢看书,一碰到新书,就会津津有味地读个没完.幼儿园时读插图书,学会了拼读后,我就读注音故事.什么《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等故事集里面的故事一个也不放过.到了十岁时,我就开始读名著了.我的书架上也摆满了中外名著,除了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外还有《冰心作品选》《朱自清散文集》《爱的教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记得有一次,妈妈单位发了200元书券,我非常高兴,这意味着我又可以读许多新书了.妈妈塞给我100元书券,我迫不及待赶往新华书店,可已经晚了,我梦寐以求的《感动小学生的一百个母亲》已经被销售一空,我懊恼地回到了家,整天耷拉着脑袋.妈妈的一句亲切的问候,终于让我那忧伤的堤坝决口了,我放声大哭,眼泪喷涌而出:“《感动小学生的一百个母亲》那本书已经卖完了,我以后再也读不到了!”妈妈则在一旁笑嘻嘻地说:“原来为这哭鼻子呢,别哭了,妈妈给你搞定!” 第二天,妈妈下班回来了,手里多了一个包裹,妈妈把包裹搁在我面前,一脸轻松地说:“打开看看.”啊!竟然是《感动小学生的一百个母亲》!妈妈真是说话算话,立竿见影!我张开双臂和妈妈拥在一起.随即,我就捧起书本,甜甜地读了起来.读书是甜的,让这种甜甜的滋味伴随我的一生吧!我读书的小故事 书,像沙漠里的指南针,又像是黑夜里的北极星,时时刻刻都默默地在为人们导航,指引正确的方向.我和书是有缘的.自小,就看到书柜上总满满的整齐摆放着爷爷的藏书,那是一大叠的名著.每次,看到爷爷捧起一本,津津有味地品析起来,心里总是痒痒的,有种跃跃欲试的感觉,那种感觉里,充满着一个儿童的极度好奇和甚至有些兴奋的心情.终于有一天,经过小脑袋的反复思考,在好奇心的极力催促下,我第一次鼓起勇气,对爷爷说:“爷爷,您就也跟我分享一下,每天给我讲一个书中的小故事,好么?”爷爷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请求.起初,我感到了满足和幸福:我终于如愿以偿了!但耐心仿佛又无法容忍一天一个故事,而且直到睡前才讲的时间和效率.我此时才发现唯一并且是最有效率的方法:自己独自读书.也许是年幼的原因,认识的字也不多,看爷爷的老古书无疑是件十分困难的事.先别说内容,单只是生字也把我弄得晕头转向,更是三番两头繁忙地请求字典公公的帮助.每看到这一情景,爷爷总是摆着手,摇着头,无可奈何地对我说:“你还太小了,还是先去看看自己的注音书吧!” 每听到这话,我总不甘心捧起那我已读得滚瓜烂熟的三字经,却使得我那番查阅的劲头更为强烈.爷爷只好给我买了名著的儿童版.经过这一波三折,我的读书历程终于开始了,真正开始了,自爷爷买书之后,我便一直泡在书里,像醉了一般,无法自拔.我也像海绵吸水一样在书中不断地汲取着知识.在那段读书历程中,我是快乐的,我感受到了读书的喜悦.我发觉,书,是人们无声的老师,知心的朋友,它一直默默启示着人.读书可以陶冶情操,丰富知识,开阔心扉.让我们与书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吧!我的读书故事 我从小爱读书,我的房间里到处都是书,有《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史记》等大部头的书,也有许多杂志、漫画等期刊.听妈妈说,我一岁的时候就爱听故事,每天晚上,总要听一两个小时才能睡着.正因为我小时候爱听故事,所以我刚上幼儿园时就认识了许多字.那时,我就喜欢逛书店,让妈妈买书看,其中《两朵小花》这本书告诉我,做人不能自私,当小姑娘把花摘回家后,花儿痛苦的样子至今仍印在我的脑海里,渐渐地,我爱上了读书.如今,读书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只要一有空,就会拿起书来读.我喜欢读《西游记》,因为从这里我知道了做人要勇敢、善良,像孙悟空那样敢于承担责任,还要有一颗坚持到底的恒心,要勇于克服困难,最终一定会胜利.我一天天长大了,读的书也越来越多,每次去书店,我都想买很多书,但是看看书价实在太贵了,后来妈妈就去图书馆给我办了借书证来满足我的读书愿望,这样我每个双休日都去图书馆借书.看《当危险来临的时候》教给我当危险来临的时候要勇敢面对,以及采取的措施,读《生命之谜》让我了解了人类的进化史,和许多人各种奇异的生活习惯.我非常喜欢读书,什么书都爱读,上厕所时也要拿本书看.妈妈说爱读书。

        《历史深处的忧虑》一书介绍了美国的法律与政治的思想原则与发展过程,以及其操作 方法 与历史价值,还简述了为这套体系已付出与将付出的代价,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历史深处的忧虑 读书笔记 ,希望你喜欢。

        历史深处的忧虑读书笔记1

        一、美国的建国者完全没有“打下江山坐江山”的概念,相反,他们担心政府权力无限扩张,威胁到平民的自由(这就是书名中“忧虑”的含义吧)。于是,不仅迟迟没有建立联邦政府,而且制定了在最大限度上保障人民自由和权利的宪法。我真嫉妒美国人,因为他们的开国者是一群把自由放在第一位的理想主义者。二、美国宪法认为言论自由是天赋人权,所有的人都可以自由地表达思想,不管说的是真理还是谬误。中国人通常认为,提倡言论自由是因为谁也不能确定自己说的就是真理,真理要越辩越明。但是美国人认为,只要以为言论自由的目的只是为了追求真理,那么就终有一日,在理论和现实上,都无法阻挡一个或数个权威在手的人物,或是一群所谓的“大多数”,出来把自己宣布为“真理”,而扼杀别人的言论自由。这是他们永远不希望看到的。

        一个自由的社会应该允许不同的声音存在。三、介绍美国公民拥有武器和组织民兵的权利时,作者提到在华盛顿举行的这样一个活动:有人号召枪下丧生者的亲属把死者的一双鞋拿出来,放在一个广场上。结果广场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鞋,它们承载着一个个突然中止的生命,也承载着亲人的无限悲痛。这是美国人为持枪自由而付出的沉重代价。他们也反复问过自己,这代价是否值得?但是到目前为止,他们仍然选择保留自由,同时做好承担代价的准备。原因还是开国者所担心的,在政府失控时手无寸铁的平民无力抵抗。

        这段我反复看了好几次,每次都像王老板那样“忍不住想哭”。我想象着那个广场上无边无际的鞋,因此更加佩服美国人坚持自由的勇气,这真有点“不自由毋宁死”的感觉了。四、书中占用篇幅最多的是曾经轰动全美国乃至全世界的辛普森杀妻案。以此案的审理过程为线索,作者详细介绍了美国的司法制度。美国的法律是尽最大可能保护被告的,宁可放过一千,不可错判一个。这样就有很多被害者的正义得不到伸张,很多嫌疑犯由于证据不足而被释放,包括很有可能杀了人的辛普森。这让很多善良的民众十分痛苦。是“宁可错放一千,不可错判一个”还是“宁可错判一千,不可放过一个”,这和枪支问题一样是个两难选择。美国人选择前者,是因为他们不愿看到无辜者被剥夺自由,尤其是无辜的平民被强大的政府迫害。另外,美国的陪审团制度也很有特色。我一开始也像林达一样,对于美国人让一帮“乌合之众”掌管生杀大权感到不可思议。但是仔细一想,法律本来就不该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是和每一个普通人息息相关的。即使是专业人士来判案,结果也应该被老百姓普遍理解和接受,不然,法律的合理性就值得怀疑。不过我觉得对陪审员来说比较困难的一点,就是要纯粹根据证据来判案,不能掺杂自己的主观判断。如果是比较感性的人,在打击罪犯的强烈动机下,恐怕很难做到完全客观吧。

        历史深处的忧虑读书笔记2

        第一篇 文章 就留下了许多疑问,诸如“美国的种族隔离问题在法律上早已解决”还有“平权法案”到底是什么?当然在本书的最后找到了答案。

        全书通过典型的案列,大大小小发生在美国的 故事 介绍了美国宪法权利法案是如何艰难得到实现。美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它并不是一个大熔炉,而是一个 “蔬菜色拉锅”,因为各民族的 文化 在其中融合是基于他们本身得到完整尊重不变质,不必屈服于任何一种其他文化,不必被任何一种主流文化所包容。

        融合的前提是保持融合个体的独立性,是尊重。这让我想到了马来西亚,同样是多民族国家,马来人希望华人“融合”进马来文化避免民族之前的冲突,因此一直希望取消华文 教育 ,希望华人接受和马来人完全相同的马来教育。

        也许马来西亚应该向美国学习,越是想要融合,越要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完整性和独立性,才能达到和睦的在同一片土地共存的目的。简单的同化可能才会遭致反抗。保持异化无疑是一种 逆向思维 。

        美国自由,却又数不胜数的细致法律,于是又一个逆向思维诞生,也许自由不是没有约束,反而是越多的明文规定才能确定自由?就像中国的**审查制度,没有繁琐详细的规定**的审查应该符合怎样的规定,而是将**是否符合公映要求的裁判权交给了广电总局的行政人员。但是中国的**不仅没有自由,反而发挥空间越来越窄,导演们敢于触碰的题材在自审和人审的结果下越来越少。

        (这一篇提到了美国少年在新加坡划车被杖刑的故事,好像就是新加坡小组讲的那个故事。)我之前总认为中国应该学习美国的宪政,但是我现在反而认为学习宪政,倒不如从这些细节开始。毕竟难道我们期待宪政不是一种急于求成么?

        美国的宪法从制度一开始就和我们有了不同的出发点,这注定了我们的法律是在保障政府的管理权利,而美国的宪法是在保障人民的权利不受侵犯。

        政府的问题,说到底还是人的问题,政府是有人组成的。我相信我们的建国者当初也是想要建立一个自由民主,至少是想要大多数中国人幸福的国家的。但是比起华盛顿的觉悟,和智慧,他们差太远了。

        普通民众也是如此,我不认同愚民论,我相信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但是我觉得中国的普通民众比起美国民众的确是有差距的。当我们责怪政府多么多么不好的时候,也应该看一下我们民众又是不是没有责任?政府的问题,说到底还是人的问题,政府是由人组成的。

        历史深处的忧虑读书笔记3

        (1)刑事陪审权的法律保证

        宪法保护因重罪被起诉的被告人接受陪审团审理的权利。美国联邦宪法规定,可获有期徒刑的上限不满6个月的轻微犯罪没有接受陪审审理的权利(邓肯案判例)。换言之,对于可能获刑期在6个月以下的犯罪而言,美国宪法并未强制规定陪审程序,而可以由各州法院自由选择。

        (2)陪审审理的放弃

        美国刑事案件中的大多数,并非通过陪审裁决,而是通过认罪协商得到解决的。认罪协商是:被告在罪状认否手续中作有罪答辩(plea of guilty = 认罪),作为其对价,检察官会减少起诉的罪名数量,以较轻的罪名起诉,并要求法院判处较轻的刑罚。在被告进行有罪答辩的情况下,他同时就放弃了接受事实审理(由陪审团或法官做出)的权利,因此法官直接决定量刑后做出判决。

        但是,美国宪法并未赋予被告无条件放弃陪审审理的权利。在联邦法院系统中,只有得到检控方的同意和法院的许可,被告人方可以放弃陪审审理。在大多数州,被告放弃陪审的行为,也往往需要法院或/和检察官的同意。

        (3)陪审员的人数

        联邦法院中,陪审员人数原则上为12人,但如经当事者双方同意,也可以少于12人。在州法院层面,既有规定了少于12人的陪审团人数的,也有规定被告人可以选择不满12人陪审团的。美国宪法的判例规定,陪审团人数最少可以减至6人。

        历史深处的忧虑读书笔记4

        《历史深处的忧虑》一书介绍了美国的法律与政治的思想原则与发展过程,以及其操作方法与历史价值,还简述了为这套体系已付出与将付出的代价。

        讲起美国,有些人觉得那里是天堂,仿佛美国的月亮比中国圆,有些人觉得那里是可怕的地狱,是万恶资本的大本营。然而,这些判断都是有所偏颇,而这本书则除去了有色眼镜,让我更清楚的看见了美国政法体系的不足与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

        辛普森案在这本书中占据了大版篇幅,在这一案件中,我的感到了许多迷惑与不解,不过也第一次比较清楚的了解了陪审团制度,程序正义与无罪假定等制度与精神。

        无罪假定是指在嫌疑人在被宣判有罪之前,都必须假定他是无罪的。这是在美国司法制度中极为重要的一条,无罪假定保证了检方与辩方在道义上的平等,检方并不是正义的代表,而辩方律师也不是为罪犯开脱的恶人,也保障了嫌疑人拥有洗刷自己不白之冤的自由与权利。这种无罪假定的法制意识并没有得到中国人的理解,例如2016年1月5日,安徽警方抓获三名抢夺 儿童 的犯罪嫌疑人,并在其照片上打了“马赛克”三个字后上传了网络,并获得了网民们的一片叫好声,称其为最美马赛克,这种侵犯嫌疑人隐私权的行为居然得到了一片称赞,这充分体现了无罪假定在人们意识中的淡泊。当然,这种意识也在逐步渗透到了中国法制体系中,在2015年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中,明确要求了嫌疑人不必穿囚服,这是在司法改革中的一大进步,无罪假定肯定会更加深入人心。

        陪审团制度是英美法系的一大特色,虽然之前早有耳闻,但是一直都不是很了解这种制度。在了解之后我对这种制度感到十分的怀疑,给嫌疑人做出是否有罪的判断需要专业知识与理智的分析能力,但是陪审团成员只是普通的成年公民,而且排除了律师、医生、教师等“可能产生思维倾向”的职业,但不是所有成年公民都有理智分析的能力,更别说相关的专业知识了,而且在排除了精英行业之后,我对陪审团成员的水平产生了怀疑,让这样一个良莠不齐的陪审团掌控杀生大权,真的令人感到不安与怀疑。而且陪审团也难以保证公平,在辛普森案中,陪审团成员就是黑人多于白人,在种族冲突的大背景之下,这显然利于辛普森一方大打种族牌,以洗清自己的嫌疑,通过一个自身就可能存在不公平的团体来保证公平的审判,这可以做到么?在《乌合之众》里提到,在人群中,每个人的愚蠢将会得到叠加与加强,而理智只会相互抵消并削弱,因此多人的陪审团也许更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反观大陆法系由具备专业知识的法官主导,更加有利于做出公平的宣判。

        通过辛普森案,我还认识到程序正义不仅仅是做出公平审判的前提与基础,还是普通人权利的保障。违反程序正义的证据必须作废,以此种证据为基础的推断也将视为不成立。乍一听,我觉得十分不可思议,以程序正义的名义将证据作废,显然是不利于做出公平审判的,比如辛普森案里各种证据,险些因不符合程序而作废,这就有可能放走罪犯。但是仔细的思考后,我意识到程序正义恰恰是最重要的,假如没有程序(www.simayi.net)正义,就是给了警察巨大的权力,变相鼓励了警察为了破案而不择手段,普通人的隐私就完全丧失了保障。历史上英国曾发行过通用搜捕状,严重侵犯了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合法权益,而这也成了独立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更是促成了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东德斯塔西对自己人民实施无孔不入的监听,在看似对人心牢牢掌控的背后,却在民众中滋生对东德政府的厌恶,促成了东德最后成为历史。看似多余的程序正义其实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是重要的权利保障,更是在暗中左右这一个国家前进的方向与未来。

        历史深处的忧虑读书笔记5

        这本书还刷新了我对正义的理解,其实正义是一个很主观的东西,站在不同角度,对正义有不同的理解。就如日剧《legalhigh》里所说,很多时候,我们的正义感不过是因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而对他人的同情心泛滥。司法制度追求的是公平的审判,而非正义的伸张,因此检方并非正义的代表,辩方律师也不是给罪犯开脱的人。对正义的偏执追求有时反而会造成负面影响,杭州保姆纵火案里保姆被判处死刑确实是罪有应得,但是一则“不判死刑不足以平民愤”的评论得到了最高点赞数,这令我感到脊骨发凉,死刑是她罪有应得,而不是为了平息民愤的而做出的审判,很多人总是热衷于站在道德高地上指点江山,自以为是正义的代表,但他们很多时候反而是对公平的审判造成了严重的干扰。现在网上有许多人在嘲笑莫焕晶的辩护律师,是想出名想疯了,这令我想起了《间谍之桥》里那个为苏联间谍辩护的律师,为什么不能给一个罪大恶极的人辩护呢?民愤总不能剥夺一个罪犯给自己辩护的权利吧。《乌合之众》里提到群体是有盲目性的,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通过成为力量的一部分,人们感受到强大,永恒和迷人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人会屈服,并放弃个人力量和自豪感;但也会从中获得新的安全感,并参与在被力量淹没的骄傲中”,同情心泛滥的群众在人云亦云中凝聚成的民愤与正义感,并没有多少由理智分析与专业知识的成分,在干扰公平审判之余,就只能让群众里的每个个体感到自己无比强大与满足。

        中国的法治观念还不够深入人心。或许是封建社会的旧思维对当代中国人的影响犹存,青天大老爷的幽灵仍然在徘徊着。在微博上,只要搜索关键词“共青团中央”“举报”,就可以看到巨婴对自己看不爽的事情疯狂举报,请求进行封杀,就如旧社会时期时,面对不公的老百姓到衙门一跪,口呼“青天大老爷主持公道”,完全看不见对对法治的信任与依赖,在这些上纲上线的举报中,我还隐约瞥见了时大字报的影子。有时候我觉得很多人口口声声说对审查感到恶心,但其实只是因为没有按照他们的喜好来封杀罢了,就如很多时候我们谴责不公,只是因为自己没有从不公中收益罢了(跑题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然美国法治体系相对完善,但是也有不少缺点,中国法治体系发展起步较晚,而且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但是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我相信在修改宪法之后,中国法治制度一定会越来越符合人民所期望的样子

       

       今天关于“美国历史的变迁读书报告作文600字”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主题,并从我的回答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